山行逢野叟,引我入仙源。
龙耳浮云气,龟文杂藓痕。
辟来多岁月,别置一乾坤。
去后重回首,烟霞锁洞门。
山行逢野叟,引我入仙源。
龙耳浮云气,龟文杂藓痕。
辟来多岁月,别置一乾坤。
去后重回首,烟霞锁洞门。
这首明代诗人郭谏臣的诗《自乐平过德兴县道经梅岩洞停舆入游内有龙耳卧龟石鹿石燕仙田覆船诸物因赋二律(其一)》描绘了一次山行中的奇遇。首句“山行逢野叟”,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诗人山中漫步时偶遇一位老者的情景,暗示了接下来的旅程将充满意外和惊喜。
“引我入仙源”进一步描绘了老者的神秘与洞天福地般的环境,让人期待着未知的奇妙世界。“龙耳浮云气,龟文杂藓痕”通过形象的比喻,描绘了洞穴中的自然景观,龙耳状的岩石如云端之气,龟纹般的苔藓增添了古老而神秘的气息。
“辟来多岁月,别置一乾坤”表达了对这个隐秘空间历史久远的赞叹,仿佛它是一个独立于世外的微型宇宙。“去后重回首,烟霞锁洞门”以烟霞笼罩洞口的景象,渲染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对这次短暂而难忘的游历的回味。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行、仙源、奇石和烟霞,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
洛神一醉未醒。俯鉴窥红影。
万绿森相卫,西风静、不放冷。侵晓鸥梦稳。非尘境。
棹月香千顷。锦机靓。亭亭不语,多应嗔赋玉井。
西湖游子,惯识雨愁烟恨。只恐吴娃暗折赠。耿耿。
柔丝容易萦损。
暮草堆青云浸浦。记匆匆、倦篙曾驻。
渔榔四起,沙鸥未落,怕愁沾诗句。
碧袖一声歌,石城怨、西风随去。
沧波荡晚,菰蒲弄秋,还重到、断魂处。
酒易醒,思正苦。想空山、桂香悬树。
三年梦冷,孤吟意短,屡烟钟津鼓。
屐齿厌登临,移橙后、几番凉雨。
潘郎渐老,风流顿减,闲居未赋。
千载风云,庆符良月先呈瑞。
旧家阴郭帝恩浓,圭衮公侯地。不道蝉联鼎贵。
对秋灯、依然风味。紫囊归去,绿野闲来,青毡都未。
琴鹤相随,小山花竹便幽意。
满襟和气是藏春,日觉诗名起。已动金瓯姓字。
早梅□,□□□□。□□□□,□□□□,□□□□。
斯人已矣舟移壑,惆怅九原谁可作。
灵光长与孤月孤,幻化偶随落叶落。
人间好事平生有,留得芬香传万口。
杨侯宅畔蜀江边,霜立梅花醉哀酒。
伯仲如林吾所爱,俯仰十年无一在。
鬓边日月去如飞,老怀不待秋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