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一醉未醒。俯鉴窥红影。
万绿森相卫,西风静、不放冷。侵晓鸥梦稳。非尘境。
棹月香千顷。锦机靓。亭亭不语,多应嗔赋玉井。
西湖游子,惯识雨愁烟恨。只恐吴娃暗折赠。耿耿。
柔丝容易萦损。
洛神一醉未醒。俯鉴窥红影。
万绿森相卫,西风静、不放冷。侵晓鸥梦稳。非尘境。
棹月香千顷。锦机靓。亭亭不语,多应嗔赋玉井。
西湖游子,惯识雨愁烟恨。只恐吴娃暗折赠。耿耿。
柔丝容易萦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洛神醉酒后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眷恋和感慨。"俯鉴窥红影"中,洛神仿佛在水面上凝视着自己的倒影,流露出一丝羞涩之情。"万绿森相卫"则形象地描绘了一片郁郁葱葱的绿意盎然之景,这些树木似乎在为洛神守护着这份宁静。
"西风静、不放冷"表达了诗人对那份宁静安详气氛的珍视,生怕一丝凉意打扰了这份美好。"侵晓鸥梦稳"则是说晨雾中水鸟安然入睡,显示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情境。
"非尘境"表明这一切都超脱于世俗纷争之外,是一片清净之地。而"棹月香千顷"则描绘了荷花盛开的景象,荷香随着夜晚的微风飘散,仿佛可以覆盖千顷之广。
"锦机靓"可能是指诗人心中的感受,如同细腻的锦缎一样丰富多彩。"亭亭不语,多应嗔赋玉井"则表达了诗人面对这般美景,内心的激动和无言的赞叹。
最后两句"西湖游子,惯识雨愁烟恨。只恐吴娃暗折赠。耿耿。柔丝容易萦损"则透露出诗人作为游子的身世,对于那份易逝的美好和易伤害的自然之物感到忧虑和珍惜。
整首诗通过洛神的形象,传达了对美丽事物的赞美和保护,以及对其脆弱性的深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