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鞦韆露短墙,垂垂杨柳拂西庄。
涨天无处著飞絮,过雨残红惊褪妆。
禁火寒庖成辟谷,耐饥醉腹喜如囊。
人生能有几寒食,回首东风梦一场。
遥望鞦韆露短墙,垂垂杨柳拂西庄。
涨天无处著飞絮,过雨残红惊褪妆。
禁火寒庖成辟谷,耐饥醉腹喜如囊。
人生能有几寒食,回首东风梦一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季节感的画面。诗人站在远处,目光越过短墙,看到杨柳依依的西庄,春意盎然。"垂垂杨柳拂西庄"一句,形象地写出柳条轻柔地摇曳,仿佛在轻轻触碰着村庄的轮廓。接着,诗人感叹天气转暖,柳絮漫天飞舞却无处落脚,暗示了春天的短暂和易逝。
"涨天无处著飞絮,过雨残红惊褪妆",进一步描绘了雨后景色,飞絮被雨水打湿,红花经雨后颜色褪去,显得凄美。这里寓言了生命的无常,美好的事物难以持久。
诗人身处寒食节,禁火之余,感受到清寒与简朴的生活,却也从中找到乐趣,"禁火寒庖成辟谷,耐饥醉腹喜如囊",表达了他对这种简朴生活的满足和欣赏,仿佛在饥饿中也能找到快乐。
最后,诗人感慨人生短暂,寒食过后,春风又起,一切如梦似幻,"人生能有几寒食,回首东风梦一场",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和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感慨。整首诗以景抒情,寓哲理于自然之中,展现了宋人对生活细腻入微的观察和深沉的人生思考。
江豚翻碧浪,凭高极望,折戟半沈沙。
鸡笼山下路,记得凤城,数十万人家。
貂禅掩映,钟山翠、叠鼓鸣笳。
更参差、青溪红板,从古说繁华。堪嗟。
齐台梁苑,残月微风,剩颓墙败瓦。
祇苍凉、半林枫槲,四壁龙蛇。
几番夜向寒潮泊,空城下、浪打蒹葭。
青衫湿,隔船同诉天涯。
谢娘春晓,借贫家螺黛。须拗花枝与伊戴。
傍妆台,见了已慰相思。原不分,云母船窗同载。
丛祠灯火下,暗祝心期,众里分明并侬拜。
尽说比肩人,目送登舻,香渐辣晚风罗带。
信柔橹,呕哑拨鱼衣,分燕尾溪流,赤栏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