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娘春晓,借贫家螺黛。须拗花枝与伊戴。
傍妆台,见了已慰相思。原不分,云母船窗同载。
丛祠灯火下,暗祝心期,众里分明并侬拜。
尽说比肩人,目送登舻,香渐辣晚风罗带。
信柔橹,呕哑拨鱼衣,分燕尾溪流,赤栏桥外。
谢娘春晓,借贫家螺黛。须拗花枝与伊戴。
傍妆台,见了已慰相思。原不分,云母船窗同载。
丛祠灯火下,暗祝心期,众里分明并侬拜。
尽说比肩人,目送登舻,香渐辣晚风罗带。
信柔橹,呕哑拨鱼衣,分燕尾溪流,赤栏桥外。
这首《洞仙歌》是清代词人朱彝尊的作品,描绘了一幅春夜闺中女子的情景。开篇“谢娘春晓,借贫家螺黛”以谢娘(古代美女的代称)在清晨借用贫家的黛螺(化妆品)为喻,暗示了女子对美的追求和朴素的生活。接下来,“须拗花枝与伊戴”描绘了她折花装饰自己,期待与心上人相见的场景。
“傍妆台,见了已慰相思”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渴望,即使只是妆台前的想象,也能带来一丝安慰。“云母船窗同载”则将两人的心愿比喻为乘坐云母制成的轻舟,寓意着情感的纯洁与深远。
“丛祠灯火下,暗祝心期”写她在神祠前默默祈祷,希望与爱人的心愿能成真。“众里分明并侬拜”描绘了在人群中认出对方并深深鞠躬的场景,表达了深深的爱意。
“比肩人”、“目送登舻”、“香渐辣晚风罗带”等词句,进一步描绘了分别时的不舍和思念,以及夜晚风中的香气和女子的衣带,都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最后,“柔橹”、“呕哑拨鱼衣”、“燕尾溪流”、“赤栏桥外”这些意象,描绘了江边的景色,似乎在暗示着他们的故事将在这样的环境中继续发展,充满了诗意和想象。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内心的情感世界,以及她与爱人之间微妙而深情的互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