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径趋时捷,端心恶此名。
长衢贵高步,大路自规行。
且虑萦纡僻,将求坦荡情。
讵同流俗好,方保立身贞。
远迹如违险,修仁在履平。
始知夫子道,从此得坚诚。
邪径趋时捷,端心恶此名。
长衢贵高步,大路自规行。
且虑萦纡僻,将求坦荡情。
讵同流俗好,方保立身贞。
远迹如违险,修仁在履平。
始知夫子道,从此得坚诚。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炎的作品《赋得行不由径》,体现了诗人对个人品德修养和正确生活态度的追求。开篇“邪径趋时捷,端心恶此名”表达了诗人对于选择捷径而获成功的厌恶,强调了内心的正直和清高。
“长衢贵高步,大路自规行”则是诗人提倡要走大路,不随波逐流,而应当有自己的原则和标准。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正确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接着,“且虑萦纡僻,将求坦荡情”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品德修养的反思和追求,他希望能够摆脱世俗的羁绊,达到一种坦荡真诚的情感状态。
“讵同流俗好,方保立身贞”则进一步强调了不同于常人的生活态度,是诗人保持个人贞操和品格的重要途径。
“远迹如违险,修仁在履平”这两句通过对比高危与平坦之路,说明了修养仁德需要走平坦之路,而非冒险行事。
最后,“始知夫子道,从此得坚诚”表达了诗人对孔子的教导有了更深的理解,并从中获得了坚定的信念和诚意。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捷径与正道,强调了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生活态度对于保持个人的独立性和纯粹性的作用。诗人以深刻的思想和严谨的语言,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阁临偏险寺当山,独坐西城笑满颜。
四野有歌行路乐,五营无战射堂闲。
鼙和调角秋空外,砧办征衣落照间。
方拟杀身酬圣主,敢于高处恋乡关。
无媒甘下飞,君子尚麻衣。
岁月终荣在,家园近且归。
山光临舜庙,河气隔王畿。
甚积汤原思,青青宿麦肥。
十指宫商膝上秋,七条丝动雨修修。
空堂半夜孤灯冷,弹著乡心欲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