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阳逢日食,惨澹蓟门边。
黑水无全地,黄云有半天。
鲁阳戈尚在,羲仲御应旋。
万里蒲甘国,龙旗正倒悬。
端阳逢日食,惨澹蓟门边。
黑水无全地,黄云有半天。
鲁阳戈尚在,羲仲御应旋。
万里蒲甘国,龙旗正倒悬。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题为《日食》,描绘了端午节期间发生的日食景象。屈大均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现象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展现了他对宇宙变化的深刻感悟。
首句“端阳逢日食,惨澹蓟门边”,开篇即点明时间背景——端午节时的日食现象,以及地点——蓟门边,营造出一种阴沉、压抑的氛围。接下来,“黑水无全地,黄云有半天”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日食时天空的黑暗与云层的厚重,仿佛整个世界都被笼罩在一片混沌之中。
“鲁阳戈尚在,羲仲御应旋”两句,运用典故,借鲁阳挥戈使日落、羲仲掌管日月的神话故事,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这里,诗人似乎在暗示,尽管自然现象看似不可控,但人类对于时间的掌控和对未来的期待依然存在。
最后,“万里蒲甘国,龙旗正倒悬”一句,将视角扩展到更广阔的地域,想象中远在万里之外的蒲甘国,其国旗在日食的背景下显得格外醒目,甚至有些扭曲。这一句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意境深度,也暗示了诗人对远方世界的关注和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食这一自然现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和对时间流逝的深思,同时也蕴含着对历史、文化及遥远世界的遐想。屈大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巧妙结合,使得这首诗既具有科学的观察力,又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柳公手中黑蛇滑,千年老根生乳节。
忽闻铿然爪甲声,四坐惊顾知是铁。
含簧腹中细泉语,迸火石上飞星裂。
公言此物老有神,自昔闽王饷吴越。
不知流落几人手,坐看变灭如春雪。
忽然赠我意安在,两脚未许甘衰歇。
便寻辙迹访崆峒,径度洞庭探禹穴。
披榛觅药采芝菌,刺虎鏦蛟擉蛇蝎。
会教化作两钱锥,归来见公未华发。
问我铁君无恙否,取出摩挲向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