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临洛水》
《临洛水》全文
隋朝 / 李世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春蒐驰骏骨,总辔俯长河。

霞处流萦锦,风前瀁卷罗。

水花翻照树,堤兰倒插波。

岂必汾阴曲,秋云发棹歌。

(0)
注释
春蒐:春天的狩猎活动。
骏骨:指代骏马,优秀的马匹。
总辔:握紧缰绳,控制马匹前进。
长河:指黄河等大河。
霞处:彩霞所在的地方,形容景色美丽。
流萦锦:水流曲折回旋,像织锦一样美丽。
风前:在风的前面,此处指波浪随风翻滚。
瀁卷罗:波浪翻滚的样子,如同罗纱被风吹动。
水花:水面溅起的浪花。
翻照树:浪花反射阳光照耀着树木。
堤兰:堤岸边的兰花。
倒插波:兰花的倒影插入水中的波纹。
岂必:何必一定。
汾阴曲:汾阴,地名,这里指代古代帝王祭祀之地,有特定的文化含义。
秋云:秋天的云彩,引申为秋日景象。
发棹歌:开始唱起船上的歌,象征着出发或欢庆。
翻译
春天狩猎骏马驰骋,缰绳握紧俯视长河。
彩霞处水流如织锦,风前波浪翻滚如罗纱。
水花翻腾映照树木,堤岸兰花倒映波动中。
何须定在汾阴弯曲处,秋云下也能扬帆起航歌声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风光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开篇“春蒐驰骏骨”一句,以春季为背景,设想古时选择良马的场景,将历史感和季节特征相结合。紧接着“总辔俯长河”则是诗人在河边驻足观察,辔头低垂,显示了对这片风光的专注。

接下来的两句“霞处流萦锦,风前瀁卷罗”,通过鲜活的意象,把天气和光线变化描绘得栩栩如生。霞光如同织就的锦缎,风中飘动着纷飞的云彩,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

“水花翻照树”一句,则是通过水波与阳光的交互作用,刻画出水面上涟漪的美丽场景。紧随其后的“堤兰倒插波”则是诗人对岸边风光的细致描写,用堤旁的兰花倒映在水中的情景,表现了春日植物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两句“岂必汾阴曲,秋云发棹歌”,诗人提出了一个反问,似乎在询问是否一定要到著名的美丽之地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而后面紧接着的“秋云发棹歌”则是表达了诗人即便是在秋天,也能从云和树木中领悟到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诗意。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情怀。

作者介绍
李世民

李世民
朝代:隋朝   生辰:599年-649年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猜你喜欢

花封琴韵

公庭无事理瑶琴,一曲阳春太古音。

碧落霜清山鹤唳,寒潭烟净水龙吟。

调同千古南薰谱,响杂三秋午夜砧。

单父当年成治化,芳名赢得到于今。

(0)

早朝寄所知

漏残高阁月华低,曙色分来紫禁西。

帘捲香烟龙衮见,佩和仙乐鹭班齐。

陛头咫尺承天语,花底从容坐御堤。

遥忆故人何处是,楚天云树望中迷。

(0)

述征二首·其一

嗟余丘壑姿,趋世良非宜。

始作毗陵宰,既登赤玉墀。

两官无寸补,窃禄负明时。

还家田已废,览镜鬓多丝。

复畏简书去,远于关塞期。

骨肉重分手,离忧当告谁。

(0)

登安国寺南楼

半生云水恣遨游,览胜重登百尺楼。

叠嶂远排晴汉出,寒潮遥带夕阳流。

钟声隐约闻吴越,帘影依稀拂斗牛。

唤起悲秋怀古恨,断鸿嘹呖满沧洲。

(0)

送人游塞

别泪堕如丝,含情折柳枝。

晚风花落处,寒日马嘶时。

记里知前路,占程定后期。

百年能几日,强半惜分离。

(0)

赠洛阳邓知县戫之京

闻说洛阳令,三年政已成。

循良今汉吏,风俗古周城。

驿马云山迥,官船雪水清。

朝回去紫阙,父老定相迎。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郑珍 释心月 尹廷高 叶春及 黄仲昭 曹溶 曹伯启 宋伯仁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奕绘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