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蒐驰骏骨,总辔俯长河。
霞处流萦锦,风前瀁卷罗。
水花翻照树,堤兰倒插波。
岂必汾阴曲,秋云发棹歌。
春蒐驰骏骨,总辔俯长河。
霞处流萦锦,风前瀁卷罗。
水花翻照树,堤兰倒插波。
岂必汾阴曲,秋云发棹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风光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开篇“春蒐驰骏骨”一句,以春季为背景,设想古时选择良马的场景,将历史感和季节特征相结合。紧接着“总辔俯长河”则是诗人在河边驻足观察,辔头低垂,显示了对这片风光的专注。
接下来的两句“霞处流萦锦,风前瀁卷罗”,通过鲜活的意象,把天气和光线变化描绘得栩栩如生。霞光如同织就的锦缎,风中飘动着纷飞的云彩,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
“水花翻照树”一句,则是通过水波与阳光的交互作用,刻画出水面上涟漪的美丽场景。紧随其后的“堤兰倒插波”则是诗人对岸边风光的细致描写,用堤旁的兰花倒映在水中的情景,表现了春日植物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两句“岂必汾阴曲,秋云发棹歌”,诗人提出了一个反问,似乎在询问是否一定要到著名的美丽之地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而后面紧接着的“秋云发棹歌”则是表达了诗人即便是在秋天,也能从云和树木中领悟到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诗意。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