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鍊馀五色石,藏在端溪成紫霞。
天遣六丁神琢砚,梦中一夜笔生花。
品题犹是宣和刻,文具今归陆敏家。
未觉曲江居士老,尚能记事墨涂鸦。
女娲鍊馀五色石,藏在端溪成紫霞。
天遣六丁神琢砚,梦中一夜笔生花。
品题犹是宣和刻,文具今归陆敏家。
未觉曲江居士老,尚能记事墨涂鸦。
这首诗描绘的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娲补天故事与砚台制作的传说。首句“女娲鍊馀五色石”引用了女娲炼石补天的典故,暗示端砚的来历不凡。接下来,“藏在端溪成紫霞”描述了端砚经过精心制作,犹如紫霞般美丽珍贵。
诗人接着写到“天遣六丁神琢砚”,将砚台的诞生赋予神秘色彩,仿佛是天神所赐。砚台在梦中一夜之间生出花样的故事,寓意其灵性与艺术价值。“品题犹是宣和刻”则提及砚台曾被宣和年间的人士镌刻,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文具今归陆敏家”点出砚台如今的主人,暗示了传承与归属。最后两句“未觉曲江居士老,尚能记事墨涂鸦”以曲江居士自比,表达即使岁月流转,自己仍能通过书法记录生活点滴,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坚守。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砚台为载体,融合了神话传说与个人情感,展现了对古代文人雅趣的赞美和对传统文化的敬仰。
具区西南古云麓,闻有于菟啸林谷。
何年天竺道人来,结茅晏坐苍山足。
雨花散落春漫漫,四时香霭烟云盘。
浮屠千尺倚晴汉,方池六月鸣惊湍。
山僧闭门长不出,白日跏趺惟文席。
清凉境界无业缘,菩提善根由宿植。
洞庭龙女青云鬟,常时献果来山间。
蓬莱方丈在人世,安用入海求神山。
人间昏夜何时旦,却望云林在天半。
少年学道今白头,搔首东风一长叹。
北望神州倦倚阑,帝城三五尚馀寒。
玉堂夜直追残梦,金谷春游忆旧欢。
綵仗鸣驺骄马过,绛纱笼烛舞蛾团。
山城此夕浑愁绝,独对青灯待漏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