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花风、荼蘼开过,翩翻未能去。落红无数。
对粉板香茸,如怨如慕。
当时倩女离魂处,萋萋芳草渡。
更相将、曲栏深巷,烟丛探晓露。
秋千庭院悄无人,隔花临定稿,可怜毫素。
珊瑚管,芙蓉水,细渲轻注。
显平日、诗中有画,特画出、诗中飞动趣。
但看取、绿芜一片,王孙归去路。
数花风、荼蘼开过,翩翻未能去。落红无数。
对粉板香茸,如怨如慕。
当时倩女离魂处,萋萋芳草渡。
更相将、曲栏深巷,烟丛探晓露。
秋千庭院悄无人,隔花临定稿,可怜毫素。
珊瑚管,芙蓉水,细渲轻注。
显平日、诗中有画,特画出、诗中飞动趣。
但看取、绿芜一片,王孙归去路。
此诗《花犯》由清代诗人奕绘所作,描绘了一幅春末夏初时节,花开花落,风起云涌的生动画面。
首句“数花风、荼蘼开过”,以“数花风”点明季节转换,春风拂面,花儿渐次开放,而“荼蘼开过”则暗示着春天即将结束,花期将尽。接着“翩翻未能去”一句,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花儿以情感,仿佛它们在春风中翩翩起舞,却难以离开这短暂的美好时光。
“落红无数”描绘了花瓣随风飘落的景象,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惋惜。“对粉板香茸,如怨如慕”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将花瓣比作香茸,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同时“如怨如慕”四字,更是将花瓣的离别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当时倩女离魂处,萋萋芳草渡”两句,通过“倩女离魂”的典故,巧妙地将人物情感融入自然景物之中,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和生动。芳草渡过,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也预示着美好事物的消逝。
“更相将、曲栏深巷,烟丛探晓露”则将视线转向了更为细腻的场景,曲曲折折的栏杆、幽深的小巷以及烟雾缭绕的草丛中探觅晨露,这些细节的描绘,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秋千庭院悄无人,隔花临定稿,可怜毫素”几句,将画面转至庭院中的秋千,静谧的环境中,诗人独自一人,正在完成他的作品。这里的“可怜毫素”表达了对创作过程的珍惜与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孤独与寂寞。
最后,“珊瑚管,芙蓉水,细渲轻注”描绘了诗人使用精细的工具进行创作的情景,珊瑚管与芙蓉水的比喻,既展现了创作工具的精美,也寓意着诗人的才华与情感如同珊瑚与芙蓉般珍贵与美丽。
“显平日、诗中有画,特画出、诗中飞动趣”这两句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强调了诗与画的结合,以及诗中蕴含的生动趣味,突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表现手法。
“但看取、绿芜一片,王孙归去路”以“绿芜”象征着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含着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和谐统一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