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峻一方,玲珑八面。须弥灯王,有眼者见。
若不见,随我脚跟转。
峭峻一方,玲珑八面。须弥灯王,有眼者见。
若不见,随我脚跟转。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妙伦所作的偈颂,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种奇特的景象。"峭峻一方,玲珑八面"形象地刻画出一个陡峭而精致的物体,可能是山峰或某种雕塑,具有多角度的观赏价值。"须弥灯王"则借用了佛教中的神话元素,须弥山象征宇宙中心,灯王比喻高明的智慧或光明,暗示这个物体或景象具有超越寻常的内在意义。
"有眼者见"进一步强调只有具备慧眼的人才能领悟到其中深意,暗示了智慧和理解的重要性。最后一句"若不见,随我脚跟转"则显得有些禅意,表达了即使不被理解,事物依然存在并伴随观察者的脚步,体现了作者对世间万象的超然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富有哲理,通过生动的物象传达出修行者的心境与智慧追求。
广陵寒食天,无雾复无烟。
暖日凝花柳,春风散管弦。
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
莫唤游人住,游人困不眠。
满郭是春光,街衢土亦香。
竹风轻履舄,花露腻衣裳。
谷鸟鸣还艳,山夫到更狂。
可怜游赏地,炀帝国倾亡。
江北烟光里,淮南胜事多。
市鄽持烛入,邻里漾船过。
有地惟栽竹,无家不养鹅。
春风荡城郭,满耳是笙歌。
黄金丝挂粉墙头,动似颠狂静似愁。
游客见时心自醉,无因得见谢家楼。
叶叶如眉翠色浓,黄莺偏恋语从容。
桥边陌上无人识,雨湿烟和思万重。
江上东西离别饶,旧条折尽折新条。
亦知春色人将去,犹胜狂风取次飘。
二月杨花触处飞,悠悠漠漠自东西。
谢家咏雪徒相比,吹落庭前便作泥。
江亭杨柳折还垂,月照深黄几树丝。
见说隋堤枯已尽,年年行客怪春迟。
由钓起茅亭,柴扉复竹楹。
波清见丝影,坐久识鱼情。
白鸟依窗宿,青蒲傍砌生。
欲同渔父舍,须自减逢迎。
此路何潇洒,永无公卿迹。
日日多往来,藜杖与桑屐。
路边何所有,磊磊青渌石。
般般识破,物物难惑。
自然安魂定魄。
视听如聋如瞽,绝尽声色。
身心逍遥自在,没家缘、恩爱系勒。
无为作,乞残馀度日,无耻无格。
游历恣情坦荡,似孤云野鹤,有谁管得。
不羡荣华富贵,革车三百。
终日澄心遣欲,觉玄机、密妙易测。
功行满,做十洲三岛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