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寄禅房静,云深路暗通。
冷烟凝夜白,秋叶学春红。
虎啸三更月,僧禅一榻风。
境清不成寐,竟夕共谈空。
宿寄禅房静,云深路暗通。
冷烟凝夜白,秋叶学春红。
虎啸三更月,僧禅一榻风。
境清不成寐,竟夕共谈空。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僧房中所感受到的宁静与深邃。首句“宿寄禅房静”,点明了地点和氛围,暗示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感。接着,“云深路暗通”一句,通过描绘云雾缭绕、路径难寻的景象,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幽静与神秘。
“冷烟凝夜白,秋叶学春红”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冷寂的夜晚与秋天的落叶与春天的花朵相对比,既展现了季节的变换,也寓意着生命的轮回与永恒。冷烟与夜色的融合,赋予了画面以静谧之美;而秋叶学春红,则在萧瑟之中透露出一丝生机与希望。
“虎啸三更月,僧禅一榻风”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深夜时分,山林间传来虎啸之声,与皎洁的月光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既壮阔又神秘的氛围。而僧人正在禅房内静坐修行,微风吹动着榻上的衣物,似乎也在倾听佛法的教诲。这一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人类精神世界的宁静,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最后一句“境清不成寐,竟夕共谈空”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清净境界的深深喜爱与不舍。在这样一个清静的环境中,诗人难以入眠,而是选择与僧人共同探讨空无之理,体现了对佛教哲学的深刻思考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房夜晚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以及对内心平静与精神追求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