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风拂拂卷征衣,溪上攀辕恨马迟。
蝗不入闽今已矣,碑无留岘古求之。
泉知送客声犹咽,烛昧留人泪谩垂。
愿速长沙还贾谊,为公江上斩鲸鲵。
溪风拂拂卷征衣,溪上攀辕恨马迟。
蝗不入闽今已矣,碑无留岘古求之。
泉知送客声犹咽,烛昧留人泪谩垂。
愿速长沙还贾谊,为公江上斩鲸鲵。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和对其前程的美好祝愿。首句“溪风拂拂卷征衣”生动地刻画出春日微风轻拂,朋友行装整齐准备远行的情景。“溪上攀辕恨马迟”则透露出作者希望时间能暂缓,让亲朋好友多聚少离之情。
接着,“蝗不入闽今已矣,碑无留岘古求之”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怀念。这里的“蝗”指的是古代祭祀用的谷物,而“闽”则是地名,即今日福建一带。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递出一种历史沧桑、时光易逝的情感。
下片“泉知送客声犹咽,烛昧留人泪谩垂”写出了水泉似乎也能感受到离别之情,其声音如同呜咽,而蜡烛的昏暗则映照出人们留恋不舍的眼泪。
末尾“愿速长沙还贾谊,为公江上斩鲸鲵”表达了对朋友未来事业的殷切祝愿。这里的“长沙还贾谊”是希望朋友能早日归来,而“为公江上斩鲸鲵”则是比喻朋友在官场上的英勇与才华,如同古代英雄斩杀水怪一般。
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历史文化的点缀,展现了深厚的情谊和高远的期许。
驱车入蜀时,有弟母不往。
留妇侍母傍,以子嘱妇养。
昨得阊门书,妇子死泉壤。
此心那得安,弃官提辔鞅。
东驰三千里,鬻马求吴桨。
吴桨速如飞,归来拜堂上。
堂前去时树,已觉枝条长。
岂无怀抱感,为寿酌春醠。
前夜宿广文,叶响竹打雪。
昨夜宿广文,窗影竹照月。
赖此数竿竹,与我为暖热。
上有寒鹊栖,拳足如瘦蕨。
平明欲飞去,唶唶若告说。
我无喜可报,烦尔弄觜舌。
亦尝苦老鸦,鸣噪每切切。
为学本为道,穷蹙令素发。
但能得酒饮,终日自兀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