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风雨已秋容,惨澹斜阳湿晚红。
长忆蘋风过归雁,更思烟浪拍垂虹。
未应堂上烛能灭,所愿樽中酒不空。
卷雪楼前卸帆日,却从天际望吴中。
不多风雨已秋容,惨澹斜阳湿晚红。
长忆蘋风过归雁,更思烟浪拍垂虹。
未应堂上烛能灭,所愿樽中酒不空。
卷雪楼前卸帆日,却从天际望吴中。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黄昏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哀愁。首联“不多风雨已秋容,惨澹斜阳湿晚红”以风雨初歇、夕阳余晖渲染出秋天特有的凄美氛围,色彩鲜明而情感深沉。颔联“长忆蘋风过归雁,更思烟浪拍垂虹”则运用回忆与想象的手法,将读者带入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之中:芦苇随风轻摆,归雁南飞,烟波浩渺中,垂虹倒映,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秋景图。
颈联“未应堂上烛能灭,所愿樽中酒不空”转而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烛光虽可熄灭,但愿酒樽永远满盈,表达了对友情、欢聚时光的珍惜与渴望。尾联“卷雪楼前卸帆日,却从天际望吴中”则以未来之景收束全诗,预示着离别在即,但诗人的心却始终牵挂着远方的故乡,充满了淡淡的忧伤与不舍。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变换、人生离合的敏感感受,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和对未来的憧憬。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佳作。
风清玉蟾莹,霜薄翠鸾愁。
夜深羽衣一曲,如在月宫游。
色占名园琪树,香动仙岩贝阙,携手正宜秋。
登科当小试,私语更低头。赤栏桥,金粟影,绣帘钩。
荷花六郎模样,消得一风流。
遗落文昌籍姓,重叠太妃名字,声价满神州。
贮君鸳鸯阁,期我凤凰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