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今朝六月六,暮雨倾盆风拔木。
今岁公宇醮祈晴,昼日当空生暑溽。
羽士宣词官吏拜,灯烛荧煌香馥郁。
须臾黑云西北来,如盖如轮覆厅屋。
电驱霹雳掣金蛇,檐溜奔腾泻银竹。
帏屏掀开幡幢飞,卷尽香灰吹灭烛。
天威震怒莫敢喘,谢罪怔营虞亵渎。
少焉雨止凉飕飕,天气如秋失中伏。
四郊大田多黍苗,一片潇湘接湖洑。
村夫中庭涕泗下,归闻野老吞声哭。
只恐戢戢生鱼头,何止广文饭不足。
天心仁爱子勿忧,府公移文行振粟。
古言大雨不为灾,云雨须臾手翻覆。
去岁今朝六月六,暮雨倾盆风拔木。
今岁公宇醮祈晴,昼日当空生暑溽。
羽士宣词官吏拜,灯烛荧煌香馥郁。
须臾黑云西北来,如盖如轮覆厅屋。
电驱霹雳掣金蛇,檐溜奔腾泻银竹。
帏屏掀开幡幢飞,卷尽香灰吹灭烛。
天威震怒莫敢喘,谢罪怔营虞亵渎。
少焉雨止凉飕飕,天气如秋失中伏。
四郊大田多黍苗,一片潇湘接湖洑。
村夫中庭涕泗下,归闻野老吞声哭。
只恐戢戢生鱼头,何止广文饭不足。
天心仁爱子勿忧,府公移文行振粟。
古言大雨不为灾,云雨须臾手翻覆。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雨暴风雨的景象,以及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诗人通过对比去年今日同一时节的天气变化,展现了自然界的无常和人类活动的适应性。开篇便以“暮雨倾盆风拔木”设定了紧张的氛围,而今岁则是“昼日当空生暑溽”,对比鲜明,突显天气变化之大。
诗中还描写了官吏们在州厅举行祈晴仪式的情景,以及雷雨来临时人们的惊恐心情。用“须臾黑云西北来,如盖如轮覆厅屋”形容风雨如同天罗地网,给人以压迫之感。而后续的“电驱霹雳掣金蛇,檐溜奔腾泻银竹”则是对雷声和雨势的生动描绘,让读者仿佛能听见雷鸣声中电闪的亮光,以及屋檐上倾盆大雨的画面。
诗人接着表达了人们在天气恢复平静后的庆幸与感慨,通过“少焉雨止凉飕飔,天气如秋失中伏”来描绘雨后清新的空气,以及对农事的关注——“四郊大田多黍苗,一片潇湘接湖洑”。
而在诗歌的最后,诗人通过“村夫中庭涕泗下,归闻野老吞声哭”表达了对于天灾可能带来的损害和人们的担忧,以及对官府能够及时救助民众的期待——“只恐戢戢生鱼头,何止广文饭不足。天心仁爱子勿忧,府公移文行振粟”。结尾处,“古言大雨不为灾,云雨须臾手翻覆”则是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和对未来的一种积极态度。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观察的深刻,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篇内容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故里春深矣。便轻抛、金焦北固,涉江来此。
一棹涟漪浑不定,朝雾轻笼谷水。
有白露、双双飞起。
只道先生归去也,笑天涯、依旧风尘耳。
番舶远,碧空里。镫边试纪尚书事。
数当时、庞眉老友,几场浓醉。
树木平泉无恙在,珍重缣零纸碎。
何处问、兰亭萧寺。
子弟乌衣勤守缺,动无端、怀古苍茫意。
禁不得,感时泪。
倚云栽,琼蕤坠粉,明霞艳成绮。锦娇天醉。
偏煖霭辉迟,嫣破凝睇。
炫空浴日交珠佩,倾城人第几。
正隔箔、恼春如火,香台沈梦里。
玉娥为谁斗新妆,狂蜂眼,错认胡天胡帝。
窗外见,浑不似、旧红千子。
轻阴乞、紫丝步障,颠倒任、东风桃并李。
但祗恐、韶光归海,蛮愁萦绛蕊。
吴市吹箫,更隐芦中,士殆穷乎。
看边城抒笑,君为越石,长门卖赋,我愧相如。
易水萧萧,胡尘扰扰,憔悴归来薄笨车。
重携手,谢平原十日,快慰羁孤。僧房馔供伊蒲。
有皛饭清尊仿大苏。
笑铜琶铁板,半生词赋,高楼明月,卅载江湖。
莺燕当筵,鸳鸯按谱,七尺珊瑚击碎无。
拚一醉,话江南烟水,漫赋归欤。
云门老去蕲春死,文星后先惊陨。
四海词宗,百年肸蚃,大梦而今偏醒。凄凉暮景。
祗万里江山,空余高咏。
泪洒西风,白门遥怅绛帷冷。江汉英灵未泯。
流芳承屈贾,代生才俊。
马郑遗风,许仓绝学,谁沐芳薰雅训。千秋论定。
每痛哭天涯,才人薄命。回首■■,曲高难和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