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天翠嶂,问何年飞出,神峰灵阙。
眼底诸峦齐俯首,绝似佳人独立。
峭壁猿惊,危崖鸟叹,拔地七千尺。
碧空寥廓,海光云影遥接。
谁信仙侣相携,飘然来玉府,清辉同挹。
极目更穷千里外,惟见四山如雪。
涤尽闲愁,浑忘尘虑,便与诸天说。
华鬘他日,乘风重叩阊阖。
插天翠嶂,问何年飞出,神峰灵阙。
眼底诸峦齐俯首,绝似佳人独立。
峭壁猿惊,危崖鸟叹,拔地七千尺。
碧空寥廓,海光云影遥接。
谁信仙侣相携,飘然来玉府,清辉同挹。
极目更穷千里外,惟见四山如雪。
涤尽闲愁,浑忘尘虑,便与诸天说。
华鬘他日,乘风重叩阊阖。
这首《念奴娇·天都峰观云》以壮丽的自然景观为背景,描绘了天都峰的雄伟景象和作者在峰顶观云的独特体验。开篇“插天翠嶂”四字,生动描绘出天都峰直插云霄、绿意盎然的壮观景象。接着,“问何年飞出,神峰灵阙”,以设问的方式,赋予天都峰以神秘色彩,仿佛它自古以来就矗立于此,与天地共存。
“眼底诸峦齐俯首,绝似佳人独立”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群山比作俯首的佳人,形象地展现了天都峰的高耸与独特。接下来,“峭壁猿惊,危崖鸟叹,拔地七千尺”三句,通过动物的反应进一步强调了天都峰的高度和险峻,同时“拔地七千尺”这一夸张的数字,更是凸显了其非凡气势。
“碧空寥廓,海光云影遥接”描绘了天空的广阔与云海的连绵,展现出一种宏大的自然景观。而“谁信仙侣相携,飘然来玉府,清辉同挹”则借神话传说,表达了对天都峰神圣之美的赞叹,仿佛仙人也愿意前来共享这份清辉。
最后,“极目更穷千里外,惟见四山如雪”一句,视野更加开阔,远处的山峦如同白雪覆盖,与天都峰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通过“涤尽闲愁,浑忘尘虑,便与诸天说”表达了作者在如此壮丽景色面前,心灵得到了净化,与天地万物产生了共鸣。
“华鬘他日,乘风重叩阊阖”则是对未来再次登临天都峰的期待,以及对与天界沟通的向往,整个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邻寺霜钟,故城烟柳,旷如家住江村。
半溪黄叶,老树自知门。
胥宇还来旧燕,花落后为补巢痕。
閒情有,白鸥留客,呼取隔篱尊。
楼台,谁是主,梦中槐蚁,总付秋魂。
算扁舟身世,犹繫吴根。
向晚青山更好,人外想,林屋风存。
生涯托,幽居水竹,渔钓长儿孙。
断肠直,春梦池塘自碧。
吴笺恨零落旧题,别后湖山总无色。凄凉恋去国。
同识蜉蝣过客。
低徊处,春树暮云,江鲤沈沈素书尺。南游共萍迹。
记载雪连桡,吟月移席。一官直等嗟来食。
愁万里蓬转,十年匏繫,长安漂泊似传驿。
但魂绕关北。哀恻。岁时积。
叹蜀锦江空,秦镜尘寂,瑶华玉匣伤心极。
怕腹痛回轸,感音邻笛。招魂何处,泪万点、当酒滴。
天宝诸王爱名马,千金争致华轩下。
当时不独玉花骢,飞电流云绝潇洒。
两坊岐薛宁与申,凭陵内厩多清新。
肉騣汗血尽龙种,紫袍玉带真天人。
骊山射猎包原隰,御前急诏穿围入。
扬鞭一蹙破霜蹄,万骑如风不能及。
雁飞兔走惊弦开,翠华按辔从天回。
五家锦绣变山谷,百里舄珥遗纤埃。
青骡蜀栈西超忽,高准浓娥散荆棘。
苜蓿连天鸟自飞,五陵佳气春萧瑟。
曾骑黄鹤下青山,又憩长春候紫关。
潋水月明花窅窅,武功云散草斑斑。
偶携竹杖寻仙去,閒看蒲衣采药还。
翠壁丹书如可访,石门铁锁定高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