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头钗落刺桐花。弄潮春雨浣轻纱。
歌渝教儿女棹鼓。酡颜醉映红衫舞。
凤头钗落刺桐花。弄潮春雨浣轻纱。
歌渝教儿女棹鼓。酡颜醉映红衫舞。
这首清代丁澎的《词变·巴渝辞之二(其六)回前调》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春景图。首句“凤头钗落刺桐花”,以女子的凤头钗掉落于刺桐花间,暗示了春意盎然的时节和女子的闲适生活。刺桐花开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而钗落则可能寓意着女子的不经意或心情的波动。
次句“弄潮春雨浣轻纱”进一步描绘了春雨绵绵的场景,女子在春雨中清洗轻薄的纱衣,动作轻盈,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这里的“弄潮”一词,不仅写实了雨水打湿衣物的情景,也暗含着生活的活力与情趣。
第三句“歌渝教儿女棹鼓”,转而描述女子教孩子们划船击鼓,充满了家庭的温馨与欢乐。这画面展现了母性光辉,以及对下一代的传承与教育。
最后一句“酡颜醉映红衫舞”,通过女子脸颊微红,伴随着红衫起舞,形象地刻画出女子在春雨中欢快舞蹈的场景,醉人的不仅仅是酒,更是生活的美好与内心的愉悦。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春日画卷,展现了女子的日常生活和家庭的和谐氛围,富有生活气息和情感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