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时容易见时难,和恨和愁写一摊。
若遇后来相忆处,聊将纸上笔踪看。
别时容易见时难,和恨和愁写一摊。
若遇后来相忆处,聊将纸上笔踪看。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董纪所作的《与俞原肃留别十首(其七)》中的片段。通过“别时容易见时难”这句,诗人表达了离别之痛与重逢之难的情感,点出了人世间的聚散无常。接下来的“和恨和愁写一摊”,则进一步描绘了离别时内心的复杂情绪,将情感凝聚成一片,形象地展现了离别的沉重与哀伤。
后两句“若遇后来相忆处,聊将纸上笔踪看”,则寄托了对未来的思念之情。即使在日后的回忆中,诗人也希望能通过文字的痕迹,即书信或日记等记录下的点滴,来慰藉心中对友人的思念。这种对未来相聚的渴望与对过往记忆的珍视,体现了深厚的人情味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离别之痛与对友情的怀念,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六王失国四海归,秦皇东刻南巡碑。
法因史籀有增减,名与苍颉争飞驰。
自言功德可歌颂,黔首个个愚无知。
海神何故独拒命,风涛塞路蟠蛟螭。
群臣谄佞仙药远,死生治乱分两歧。
山灵不可守碑记,片段应作龟床支。
陵谷虽存世代异,耳目双被诞者欺。
只馀纸本落人世,千古遗臭东南崖。
我闻秦望最高峻,城域所见非昔时。
何山距县四十里,符合传记壮且奇。
众峰乃是子孙行,古木几换蛟龙枝。
指东作西未足怪,父老流传从小儿。
政如涂山玉帛会,漫不可考岁久之。
梁君吏隐年甚少,郁郁寸角初解麋。
裹粮挈榼访古迹,气味萧散如分司。
忽闻片石在绝顶,小篆无乃斯翁为。
手披荆棘诃虎兕,拄杖直叩山头皮。
模糊岂复有字画,此物及见秦乱离。
当时威势振天下,不言惨毒民嗟咨。
乘舆所至为刀锯,方岳何暇安礼仪。
关中屡弃百二险,历数浪指亿万期。
君臣乃尔自贤圣,鲠论不复相瑕疵。
陈迹安知百世后,樵夫牧子笑脱颐。
兴亡俄顷三叹息,抚掌重阅太史辞。
假使玉箸馀笔画,文过其实世所嗤。
早知金石不可恃,相君应悔燔书诗。
《次韵梁尉秦碑》【宋·莫济】六王失国四海归,秦皇东刻南巡碑。法因史籀有增减,名与苍颉争飞驰。自言功德可歌颂,黔首个个愚无知。海神何故独拒命,风涛塞路蟠蛟螭。群臣谄佞仙药远,死生治乱分两歧。山灵不可守碑记,片段应作龟床支。陵谷虽存世代异,耳目双被诞者欺。只馀纸本落人世,千古遗臭东南崖。我闻秦望最高峻,城域所见非昔时。何山距县四十里,符合传记壮且奇。众峰乃是子孙行,古木几换蛟龙枝。指东作西未足怪,父老流传从小儿。政如涂山玉帛会,漫不可考岁久之。梁君吏隐年甚少,郁郁寸角初解麋。裹粮挈榼访古迹,气味萧散如分司。忽闻片石在绝顶,小篆无乃斯翁为。手披荆棘诃虎兕,拄杖直叩山头皮。模糊岂复有字画,此物及见秦乱离。当时威势振天下,不言惨毒民嗟咨。乘舆所至为刀锯,方岳何暇安礼仪。关中屡弃百二险,历数浪指亿万期。君臣乃尔自贤圣,鲠论不复相瑕疵。陈迹安知百世后,樵夫牧子笑脱颐。兴亡俄顷三叹息,抚掌重阅太史辞。假使玉箸馀笔画,文过其实世所嗤。早知金石不可恃,相君应悔燔书诗。
https://shici.929r.com/shici/6btkItv7.html
警书双羽出乎西,端坐凝香恶境移。
已铸剑锋成耒耜,更陶瓦缶作尊彝。
雅南歌里声千古,乾巽维边位两仪。
细数旴江知郡事,有如此事几人知。
西湖环岸皆招提,楼阁晦明如卧披。
保宁复在最佳处,水光四合无端倪。
车尘不来马足断,时有海月相因依。
上人弱龄已隶此,心目所證惟瑰琦。
白玉芙蓉出清沼,天然不受缁尘扰。
坐客一语不入意,目如明星视飞鸟。
冠切云兮佩玉难,上人顾之真等闲。
应缘聊入人间世,兴尽却归湖上山。
伊余久欲窥禹穴,矧今仲父官东越。
行挽秋风入剡溪,为君先醉西湖月。
泠风三伏是清秋,虽有炎蒸不汝留。
满地溪山归藻井,有时丝管下沧洲。
快哉便得逍遥趣,偶尔还成汗漫游。
谁为发挥无妙手,赋凌楚玉有家丘。
鸿源浚发,睿图诞彰。高明锡羡,累洽延祥。
巍巍艺祖,溥率宾王。煌煌文考,区宇大康。
珍符昭显,宝历绵长。物性茂遂,民俗阜昌。
甫田多稼,禾黍穰穰。含生嘉育,鸟兽跄跄。
八纮统域,九服要荒。沐浴惠泽,祗畏典常。
隔谷分壤,望斗辨方。并袭冠带,来奉圭璋。
峨峨双阙,济济明堂。诸侯执帛,天后当阳。
何以辨等,衮衣绣裳。何以褒德,辂车乘黄。
声明焕赫,雅颂汪洋。启兹丕绪,祐我无疆。
大统斯集,大乐斯扬。俯隆宗祏,仰继穹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