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随白云行,倦倚青松立。
嚼叶须鬣香,藉草衣巾湿。
风从月下生,月向杯中吸。
戴星莫匆匆,秉烛要汲汲。
闲随白云行,倦倚青松立。
嚼叶须鬣香,藉草衣巾湿。
风从月下生,月向杯中吸。
戴星莫匆匆,秉烛要汲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悠然自得的春日山林图景。诗人以“闲随白云行,倦倚青松立”开篇,生动地展现了他漫步于云雾缭绕的山间,累了便倚靠在苍翠的松树旁休息的情景,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
接着,“嚼叶须鬣香,藉草衣巾湿”两句,通过细腻的感官体验,将读者带入诗人的内心世界。他品尝着树叶的香气,感受着草地上湿润的气息,衣巾也因与自然亲密接触而沾湿,这些细节无不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和融入其中的生活态度。
“风从月下生,月向杯中吸”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诗意。微风在月光下轻轻吹拂,仿佛是从月宫中吹来的,而诗人举杯邀月,似乎在与月对话,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美好。
最后,“戴星莫匆匆,秉烛要汲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时间的珍惜。即使在夜深人静之时,也不应匆忙度过,而应像手持蜡烛般,用心去感受每一刻的珍贵与美好。这种对生活节奏的把握,既是对自然美景的礼赞,也是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状态,以及对生活真谛的深刻感悟。
南山之作险以壮,南溪之作閒以放。
流风莫和况当家,南涧先生堪颉颃。
吾州自昔寡所传,一自南渡居群贤。
迩来寂寞谁嗣焉,先生筑屋南山边。
先生事业本廊庙,履声夙已明光到。
阖庐固非避寒暑,大厦万间均覆帱。
我家为庶为清门,早因昭德容攀援。
自期松柏岁寒后,不入桃李春风园。
乡者屡见不一见,何但怀刺亦行卷。
胡为于此不继来,衣食遑遑游苦倦。
扁舟去矣江复湖,可能不一趋庭隅。
吹嘘上天不敢望,赠言于此能无乎。
山林岂真遁,江海讵忘君。
乘传既良已,变名诚有云。
遗风故凛凛,异教莫纷纷。
尚有十年臭,千年宁废薰。
蓬藋暗成径,树林深拥门。
人言旧宅是,乱绝古碑存。
渺渺烟霞趣,萧萧风雨昏。
何从觅遗蜕,但可赋招魂。
路绝岭梅赠,江摇沅茝春。
敢云倾盖故,喜甚诵诗新。
刀笔非吾事,文章可致身。
江陵法曹掾,宁久滞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