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发识君名,少长识君书。
识君官给谏,得罪江干居。
江干日无事,愈复究虫鱼。
人閒得片纸,珍似《兰亭》初。
健笔既凌云,清肠甘野蔬。
寂寞谢冠盖,潇洒理耕锄。
我生实已晚,天涯窃绪余。
忽得营营路,告我以君庐。
扣门欣题鸟,转盼失庭除。
邻鸡催月上,惆怅趣巾裾。
束发识君名,少长识君书。
识君官给谏,得罪江干居。
江干日无事,愈复究虫鱼。
人閒得片纸,珍似《兰亭》初。
健笔既凌云,清肠甘野蔬。
寂寞谢冠盖,潇洒理耕锄。
我生实已晚,天涯窃绪余。
忽得营营路,告我以君庐。
扣门欣题鸟,转盼失庭除。
邻鸡催月上,惆怅趣巾裾。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赵青藜对王箬林先生的怀念之作。首句“束发识君名”,表达了诗人自少年时期就熟知王氏的名声,接着描述了王箬林因直言获罪而寓居江边的生活。他在此期间潜心研究学问,即使是寻常信件也视若珍宝,显示出其对知识的热爱和淡泊名利的态度。
“健笔既凌云”赞扬了王氏的才情出众,而“清肠甘野蔬”则描绘了他的生活简朴,不慕荣华。王箬林选择远离尘世的喧嚣,过着隐逸的生活,耕读自乐。“我生实已晚,天涯窃绪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早遇王氏的遗憾,以及向王学习的决心。
最后两句“忽得营营路,告我以君庐”,诗人得知王氏的居所,欣喜之余,却在夜深人静时,听到邻家鸡鸣,不禁心生惆怅,急于前往拜访。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王箬林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其人格魅力的敬仰和对友情的向往。
神龟化为石,奇崛造物创。
环以惊波涛,封以叠峦嶂。
空谷罕人迹,山灵俟閒放。
果惬静者心,于焉喜相傍。
结茅旋裁竹,笑傲烟霞上。
俨若三神山,石骨何肮脏。
予亦山水癖,闻之心神畅。
所愿未获酬,每每自谯让。
丹穴双鹓翔,鸣声何其寥。
侧耳更结心,可望不可招。
叹此灵瑞德,固当应虞韶。
宣尼岂复嗟,吾道重光昭。
时振千仞端,万羽同逍遥。
至德谅不孤,何当共扶摇。
为君采竹实,飞飞不辞劳。
临岐多苦调,相勖以神交。
乌生八九子,乃在大海旁。
毛羽参差长,俱愿凌穹苍。
相哺桂树里,岂虞缯缴伤。
苦遭秦氏恶少年,弯弓挟弹睨其间。
一发乱乌群,九子相惊看。
各各恋其巢,安得离哉翻。
唶尔少年轻薄子,乌自群飞何负汝!
少年不暇思,反用相矜诩。
昔我臂苍鹰,共逐平原野。
鸟飞不及瞬,尚得攫而食之。
有时牵黄犬,驰骛山间薮。
兔奔不及穴,尚得获而醢之。
机用匪一朝,于乌竟何有。
但明飞伏各自天,无须复欢前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