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二月十六日到仙水未第前屡得梦》
《二月十六日到仙水未第前屡得梦》全文
宋 / 王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双毂相催羊胛熟,三年方遂鲤湖游。

群仙笑问来何晚,世故相牵不自由。

昨梦回思聊尔尔,他时稍足便休休。

寄声岩下鹅冠子,丹灶何妨为我留。

(0)
注释
双毂:车轮。
相催:快速滚动。
羊胛:羊肉。
熟:煮熟。
三年:历时多年。
鲤湖游:游览鲤湖。
群仙:众多神仙。
笑问:笑着询问。
来何晚:为何来得晚。
世故:世俗事务。
相牵:牵绊。
不自由:无法自由。
昨梦:昨晚的梦。
回思:回想。
聊尔尔:随意想想。
他时:将来。
稍足:稍微满足。
便休休:就该满足了。
岩下:山岩之下。
鹅冠子:指有仙人风度的人。
丹灶:炼丹炉。
何妨:不妨。
为我留:为我留下。
翻译
车轮快速滚动,羊肉烤得香熟,三年的努力终于能游览鲤湖。
众仙好奇地询问为何来得这么迟,世俗事务牵绊让人无法随心所欲。
昨晚的梦境醒来后,随意想想罢了,将来稍微满足就该满足了。
我想告诉山岩下的鹅冠子,不妨为我留下炼丹炉,让我在此修炼。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迈的作品,充满了对田园生活和道家思想的向往。诗中开篇“双毂相催羊胛熟,三年方遂鲤湖游。”描述的是农事活动与对自然美景的期待,“双毂”指的是耕作时两匹牛拉的犁,“羊胛”是古代烹饪食物的方法,此句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好景致的渴望。接着“三年方遂鲤湖游”则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的追求。

诗中间部分“群仙笑问来何晚,世故相牵不自由。”表达的是诗人在现实社会中的不适应和对自由的渴望。这里的“群仙”指的是道家中的神仙或高僧,他们代表了超脱尘世、自在逍遥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提问与回答,反映出自己对于世俗羁绊的无奈和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接着“昨梦回思聊尔尔,他时稍足便休休。”则是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美好记忆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简单生活状态的期待。这里的“昨梦”指的是诗人对过往美好的回忆,而“他时”则是对未来的憧憬。

最后两句“寄声岩下鹅冠子,丹灶何妨为我留。”则表现了诗人对于道家修炼、长生不老的追求。这里的“岩下鹅冠子”可能指的是一位隐居在山中的道士,“丹灶”是古代煉丹术语,指的是煉制仙丹的炉灶。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修炼成仙、超脱尘世的愿望。整首诗通过田园生活、对自由境界的追求以及道家思想的融合,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作者介绍
王迈

王迈
朝代:宋   字:实之   籍贯:今福建仙游县园庄镇(旧称慈孝里)   生辰:1184~1248

王迈(1184~1248) ,南宋诗人。字实之,一作贯之。自号臞轩居士。今福建仙游县园庄镇(旧称慈孝里)人。嘉定十年(1217)进士,经历南外睦宗院教授、漳州通判等职。为人刚直敢言,刘克庄曾以"策好人争诵,名高士责全"诗句相赠。后来他由于应诏直言,被台官弹劾而降职。淳□中,主持邵武军事务,死后追封为司农少卿。
猜你喜欢

偈颂三十首·其十八

枯木云笼秀,云中袍玉立。

寒潭月夜圆,潭底侵鱼入。

回头开正眼,头上戴帽出。

芳草破春烟,草芊拂天内。

(0)

颂古十九首·其十二

午夜山房月色深,十分明白堕功勋。

拨开向上通天窍,烟嶂重重不见人。

(0)

顿庵·其一

万行不修,僧祇不历。千佛数中,位居第一。

(0)

四威仪·其七

坐,鼻孔婪巉眼睛大。也有人,一见横趋过。

(0)

题天封寺

华顶当空出,云霞宿殿庭。

八荒同纳纳,一气转冥冥。

日驭经檐过,天河俯槛听。

长年苔径合,无客到岩扃。

(0)

偈颂一百零一首·其十五

秋风清,秋月白。雁过长空,蝉噪庭柏。

踢出铁昆崙,大机要顿发。好肉剜疮,觑著即瞎。

隔山人唱太平歌,元是胡笳十八拍。

(0)
诗词分类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诗人
李白 顾清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杨士奇 李梦阳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沈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