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毂相催羊胛熟,三年方遂鲤湖游。
群仙笑问来何晚,世故相牵不自由。
昨梦回思聊尔尔,他时稍足便休休。
寄声岩下鹅冠子,丹灶何妨为我留。
双毂相催羊胛熟,三年方遂鲤湖游。
群仙笑问来何晚,世故相牵不自由。
昨梦回思聊尔尔,他时稍足便休休。
寄声岩下鹅冠子,丹灶何妨为我留。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迈的作品,充满了对田园生活和道家思想的向往。诗中开篇“双毂相催羊胛熟,三年方遂鲤湖游。”描述的是农事活动与对自然美景的期待,“双毂”指的是耕作时两匹牛拉的犁,“羊胛”是古代烹饪食物的方法,此句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好景致的渴望。接着“三年方遂鲤湖游”则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的追求。
诗中间部分“群仙笑问来何晚,世故相牵不自由。”表达的是诗人在现实社会中的不适应和对自由的渴望。这里的“群仙”指的是道家中的神仙或高僧,他们代表了超脱尘世、自在逍遥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提问与回答,反映出自己对于世俗羁绊的无奈和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接着“昨梦回思聊尔尔,他时稍足便休休。”则是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美好记忆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简单生活状态的期待。这里的“昨梦”指的是诗人对过往美好的回忆,而“他时”则是对未来的憧憬。
最后两句“寄声岩下鹅冠子,丹灶何妨为我留。”则表现了诗人对于道家修炼、长生不老的追求。这里的“岩下鹅冠子”可能指的是一位隐居在山中的道士,“丹灶”是古代煉丹术语,指的是煉制仙丹的炉灶。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修炼成仙、超脱尘世的愿望。整首诗通过田园生活、对自由境界的追求以及道家思想的融合,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