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齐玉立万孱颜,三日深行紫翠间。
便是昨来千佛阁,望中见此两州山。
诗家寒刮少陵骨,宫样高梳西子鬟。
祗好遥看莫登览,今晨登处鬓都斑。
天齐玉立万孱颜,三日深行紫翠间。
便是昨来千佛阁,望中见此两州山。
诗家寒刮少陵骨,宫样高梳西子鬟。
祗好遥看莫登览,今晨登处鬓都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宣歙道中所见的壮丽景象。"天齐玉立万孱颜,三日深行紫翠间"一句,形容山峰如同玉立,气势非凡,诗人在其间深入探幽。接下来的"便是昨来千佛阁,望中见此两州山"表明诗人昨日所至之处是一座千佛阁,从那里可以远眺两州的山峦。
以下几句"诗家寒刮少陵骨,宫样高梳西子鬟"则是对历史诗人的赞美。其中"诗家"指的是古代著名的诗人,如杜甫等,他们的才华犹如寒风中难以触及的骨骼,坚不可摧。而"宫样高梳西子鬟"则形容诗中的山势,就像宫阙一般高峻,其峰峦之美,如同女子的鬟发一样令人赞叹。
最后两句"祗好遥看莫登览,今晨登处鬓都斑"表达了诗人对景色的喜爱和敬畏之心。诗人认为这种景色只能远观,不可轻易攀登,而在这清晨自己终于登临,发现山峰如同老人的鬓发一样斑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历史诗人才华的赞美,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的艺术情操。
玉垒尊罍,清秋关塞,正宜催唤香醪。
凉风吹帽,横槊试登高。
想见征西旧事,龙山会、宾主俱豪。
来群雁,凉生画角,红叶聚亭皋。
南洲、应好在,长关梦眼,天际云涛。
有一簪黄菊,两鬓霜毛。
快把金荷共倒,凝望久、只遣魂消。
君须听,新翻燕乐,馀韵响檀槽。
茂苑、共莺花醉吟,岁华如许。江湖夜雨。
传书问、雁多幽阻。清溪上,惯来往扁舟、轻如羽。
到兴懒归来,玉冷耕云圃。按琼箫,赋金缕。
回首词场,动地声名,春雷初启户。
枕水卧漱石,数间屋,梅一坞。待共结、良朋侣。
载清尊、随花追野步。要未若城南,分取溪隈住。
昼长看柳舞。
凌朝一片阳台影,飞来太空不去。
栋与参横,帘钩斗曲,西北城高几许。天声似语。
便阊阖轻排,虹河平溯。
问几阴晴,霸吴平地漫今古。
西山横黛瞰碧,眼明应不到,烟际沈鹭。
卧笛长吟,层霾乍裂,寒月溟濛千里。凭虚醉舞。
梦凝白阑干,化为飞雾。净洗青红,骤飞沧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