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善有馀庆,不善有馀殃。
至公在司造,报效亦已彰。
蔓草务去根,猗兰愿留芳。
人心与天理,好恶乃其常。
驷车于门高,五桂窦氏昌。
阴德信有徵,福泽其无央。
斯堂扁积庆,著善斯不忘。
后人继芳躅,奕世垂休光。
积善有馀庆,不善有馀殃。
至公在司造,报效亦已彰。
蔓草务去根,猗兰愿留芳。
人心与天理,好恶乃其常。
驷车于门高,五桂窦氏昌。
阴德信有徵,福泽其无央。
斯堂扁积庆,著善斯不忘。
后人继芳躅,奕世垂休光。
这首明代邓雅的《黎氏积庆堂诗》以积善积德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于道德修养和因果报应的深刻理解。诗中通过“积善有馀庆,不善有馀殃”强调了善行带来的福报和恶行带来的后果,体现了儒家的伦理观念。接着,“蔓草务去根,猗兰愿留芳”运用比喻,表达了去除不良习气,崇尚美德的愿望。
诗人进一步指出,人的内心与天理相符,喜好厌恶是人的本性,而高尚家族如“驷车于门高,五桂窦氏昌”,则是因为他们的阴德深厚,福泽绵长。积庆堂的设立,是为了铭记善行,激励后人传承美德,使美名世代流传,光照千秋。
整首诗语言简洁,寓意深远,既是对黎氏家族美德的赞美,也是对世人道德教化的倡导,具有鲜明的儒家教化意义。
两峰夹天高,一水绕山麓。
鸟道盘山腰,下临千仞谷。
仰视寸草青,千章罗巨木。
转峡泻哀湍,惊雷裂坤轴。
日月所隐庇,光景不到目。
道险当舍车,重趼摩两足。
不知谁凿空,穿穴入山腹。
平生蜀道难,耳目闻见熟。
兹山亦尤物,初未挂史牍。
了知天宇间,万险自重复。
穷人重锱铢,凌冒取危辱。
岁晏霜雪多,归途戒当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