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壁香车在处逢,嵬然飞阁架巃嵷。
争传西竺留司马,谁向南阳识卧龙。
古磴千盘藏桧柏,芳池十亩漾芙蓉。
亦知杖锡三天上,布帽何因曳屩从。
油壁香车在处逢,嵬然飞阁架巃嵷。
争传西竺留司马,谁向南阳识卧龙。
古磴千盘藏桧柏,芳池十亩漾芙蓉。
亦知杖锡三天上,布帽何因曳屩从。
此诗描绘了憩啸园中的景致与诗人所感,以细腻笔触展现了一幅古朴而幽静的画面。首句“油壁香车在处逢”,以“油壁香车”这一古典意象,勾勒出过往繁华景象,仿佛那些华美的车辆在园中随处可见,流露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接着,“嵬然飞阁架巃嵷”一句,通过“嵬然”和“飞阁”的形象对比,展现出建筑的雄伟与轻盈,仿佛阁楼凌空而立,与周围的山峦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争传西竺留司马,谁向南阳识卧龙”两句,运用典故,借司马和卧龙的故事,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敬仰,同时也暗含着对园中景致的赞美,仿佛这些历史人物在此地留下了不朽的痕迹。
“古磴千盘藏桧柏,芳池十亩漾芙蓉”描绘了园中自然景观的美丽,古木参天,桧柏掩映,芳池碧波荡漾,芙蓉盛开,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最后,“亦知杖锡三天上,布帽何因曳屩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高远境界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感慨。杖锡象征着修行者的行迹,布帽与曳屩则暗示着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追求,但又感叹于现实的束缚,难以完全实现心中的理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憩啸园景致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与自然的感悟,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