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蘋花尽凋寒玉,舴艋摇空渌。
秋潮恰比簟纹平,趁此日斜风细、剪江行。
最怜黄歇坟头土,多少今和古。
年来生怕说兴亡,笑指楚天新雁、两三行。
白蘋花尽凋寒玉,舴艋摇空渌。
秋潮恰比簟纹平,趁此日斜风细、剪江行。
最怜黄歇坟头土,多少今和古。
年来生怕说兴亡,笑指楚天新雁、两三行。
这首《虞美人·渡江》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描绘了渡江时的景象与思绪。词中以“白蘋花尽凋寒玉”开篇,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凋零的白蘋花比作寒玉,形象地展现了江面的冷寂与凄美。接着,“舴艋摇空渌”一句,通过轻舟在碧绿的江面上荡漾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孤寂的氛围。
“秋潮恰比簟纹平,趁此日斜风细、剪江行。”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渡江时的自然美景,秋潮与竹席上的纹理相映成趣,日落时分的微风轻轻吹拂,仿佛在剪裁着江面,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与和谐之美。
下半阙转而抒发了对历史的感慨。“最怜黄歇坟头土,多少今和古。”黄歇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名相,此处借黄歇的坟墓,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深感慨,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怀念。最后,“年来生怕说兴亡,笑指楚天新雁、两三行。”则以笑对现实,却难以掩饰内心的沉重,通过指向楚天的新雁,暗示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历史的反思。
整首词以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描绘了渡江时的自然风光,更蕴含了对历史、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陈维崧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情感。
度岭入云林,满目生奇峭。
灵壁起层峦,鸣泉泻幽窍。
行行上高亭,岩头标石照。
清莹似玉壶,空中瞩窈窕。
众睨从旁窥,顾影各相肖。
试问劫火因,世邈讵可料。
大道尚含章,造物忌光耀。
用晦存贞明,感兹悟要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