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闻有烈士,哀歌缺唾壶。
衰暮心不已,徇名殆忘躯。
我老讵复尔,一壑不愿馀。
外物百无嗜,惟喜读我书。
空樽已绝沥,寒庖仅微蔬。
儿啼得非馁,尘编聊自娱。
弊庐匪无山,犹兹寄城隅。
车马不至处,愿言迁林居。
昔闻有烈士,哀歌缺唾壶。
衰暮心不已,徇名殆忘躯。
我老讵复尔,一壑不愿馀。
外物百无嗜,惟喜读我书。
空樽已绝沥,寒庖仅微蔬。
儿啼得非馁,尘编聊自娱。
弊庐匪无山,犹兹寄城隅。
车马不至处,愿言迁林居。
诗人以昔日的烈士自比,哀歌之声至今未息,但已无心于名利,只愿沉醉于书海。岁月匆匆,物是人非,唯有阅读带来片刻欢愉。家贫如洗,生活拮据,儿童啼饥,却也只能随遇而安。身处破庐,无山可依,只得寄住城边。心向往林中清净之地,但车马难至,只能在言谈中寻求解脱。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晚年孤贫、志不得逞的情怀,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
一峰高下叠,其象曰如帽。
时物岂古称,易名从吾好。
僧绍此徜徉,有似披裘钓。
苟知兹所题,延宾合迎扫。
沈约实起予,崔琰或可肖。
夫惟君子德,足贲千秋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