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空云净,六街人静。扶残醉、良宵共趁。
碧虚缥缈,天远清光近。匝地琼瑶双影。
秋思谁家,四面红墙掩映。偏今夕、金吾犹禁。
玉楼深锁,不放仙郎进。铁笛一声酒醒。
长空云净,六街人静。扶残醉、良宵共趁。
碧虚缥缈,天远清光近。匝地琼瑶双影。
秋思谁家,四面红墙掩映。偏今夕、金吾犹禁。
玉楼深锁,不放仙郎进。铁笛一声酒醒。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前夜的宁静与祥和氛围。"长空云净,六街人静",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夜晚的清寂,天空如洗,街道上空无一人,显得格外静谧。"扶残醉、良宵共趁",诗人与友人黄孝侯、太史同年钰一同欣赏这美好的月色,尽管略有醉意,仍不愿错过这良辰美景。
"碧虚缥缈,天远清光近",诗人抬头仰望,月光如水,仿佛离人间更近,宇宙的广阔与月色的皎洁相互映衬。"匝地琼瑶双影",形容月光洒满大地,如同洁白的玉石铺满地面,景象如梦似幻。
"秋思谁家,四面红墙掩映",月光下,四周的红墙增添了诗意,引发人们的思乡之情。然而,"偏今夕、金吾犹禁",令人意外的是,中秋之夜仍有禁令,使得诗人和朋友们不能随意游赏。
"玉楼深锁,不放仙郎进",进一步揭示了禁令背后的神秘,暗示着月宫般的仙境被封锁,不能轻易接近。最后以"铁笛一声酒醒"收尾,借酒醒后的笛声,表达了诗人对未能尽情享受月夜的遗憾,也寓含了对自由无拘的向往。
整体来看,薛时雨的这首《明月逐人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中秋前夕月夜的画卷,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欢聚与遗憾,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