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过桐江语客星,此中歧路慎伶仃。
鲁连才亦纵横术,颜斶言如长短经。
未识乾坤真荡荡,徒耽泉石总冥冥。
后来岩谷栖神辈,半类枯禅木石龄。
每过桐江语客星,此中歧路慎伶仃。
鲁连才亦纵横术,颜斶言如长短经。
未识乾坤真荡荡,徒耽泉石总冥冥。
后来岩谷栖神辈,半类枯禅木石龄。
这首清代诗人潘咨的《独游(其三)》描绘了诗人独自游历桐江时的心境。首句“每过桐江语客星”写诗人行经桐江,与过往的客人交谈,如同星辰闪烁,暗示旅途中的孤独与思考。次句“此中歧路慎伶仃”强调了道路的复杂和行者内心的谨慎,流露出孤独与迷茫。
“鲁连才亦纵横术,颜斶言如长短经”两句引用典故,以鲁仲连的才智和颜斶的言论为喻,表达自己虽有才华但不愿随波逐流,更倾向于独立思考和深沉的言辞,体现了诗人的个性和追求。
“未识乾坤真荡荡,徒耽泉石总冥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广阔天地的探索和对自然山水的深深热爱,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隐逸之情。然而,诗人并未完全沉浸于山水之中,而是保持着清醒的认识。
最后两句“后来岩谷栖神辈,半类枯禅木石龄”描绘了诗人期待后世能有志同道合的人在山岩谷中寻找精神寄托,他们的生活状态仿佛与木石共生,静寂而深远,寓意着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我修行的坚守。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游历的叙述,展现了诗人独立思考、超然物外的精神风貌,以及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感悟。
举国无名川,一湖何滉瀁!
环抱三百里,下窥五十丈。
神武开辟来,亘古无消长。
氿泉日穴出,洑流失归向。
一碧湛空明,万象绝依傍。
昂头只日月,两轮互摩荡。
我来驾一舟,杳茫迷所往。
谓是沧溟游,乘风破巨浪。
何图众山顶,乃泛海荡荡。
关东昔豪杰,割地争霸王。
汤池据此险,漆城莫敢上。
迩来司农官,又作填海想。
凿脉乾此湖,可得千沃壤。
纷纷校得失,尧桀我俱忘。
且作烟波徒,容与打双桨。
黑风吹海海夜立,倏忽平地生波涛。
囊沙拥水门急闭,飞浪已越城墙高。
漂庐拔木无万数,安得江揵淮阳包。
众头攒动乍出没,欲葬无椁栖无巢。
攀崖绿壁幸脱死,饥肠雷吼鸣嗷嗷。
中丞视氏犹已溺,急起冒突挥露桡。
鸱鸮毁室商救子,鱼鳖满城资渡桥。
况闻移粟苏喘息,自雍及绛来千艘。
流离琐尾得安宅,无复登屋声三号。
天灾流行国代有,难得官长劳民劳。
海疆东南正多事,水从西来纷童谣。
曲突徙薪广恩泽,愿亟靖海安天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