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见如来绀发鬖,荷兰移种海东南。
谁知异果波罗蜜,别有佳名优钵昙。
想见如来绀发鬖,荷兰移种海东南。
谁知异果波罗蜜,别有佳名优钵昙。
此诗描绘了一幅想象中的佛国景象,以“如来绀发鬖”开篇,形象地勾勒出佛祖的庄严形象。接着,“荷兰移种海东南”,巧妙地将现实与想象结合,仿佛佛国之果从遥远的荷兰移植到了海的东南方,引人遐想。诗人进一步点明这奇异的果实名为“波罗蜜”,同时又以“优钵昙”作为别名,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象,也增添了神秘色彩。
“谁知异果波罗蜜,别有佳名优钵昙。”这两句诗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探索精神,同时也暗示了这些奇异之物所蕴含的深意和价值。整首诗在描绘佛国景象的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通过“尸位学署岑寂无聊泛泛随流迹近渔父每有闻见辄宣讴咏因名瀛涯渔唱(其二十一)”这一标题,可以看出诗人身处学署的寂寞中,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生灵和现象,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最终以“瀛涯渔唱”为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与赞美,以及在平凡生活中寻找诗意的精神追求。
终日愧无政,与君聊散襟。
城根山半腹,亭影水中心。
朗咏竹窗静,野情花径深。
那能有馀兴,不作剡溪寻。
染白一为黑,焚木尽成灰。
念我室中人,逝去亦不回。
结发二十载,宾敬如始来。
提携属时屯,契阔忧患灾。
柔素亮为表,礼章夙所该。
仕公不及私,百事委令才。
一旦入闺门,四屋满尘埃。
斯人既已矣,触物但伤摧。
单居移时节,泣涕抚婴孩。
知妄谓当遣,临感要难裁。
梦想忽如睹,惊起复徘徊。
此心良无已,绕屋生蒿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