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社久相于,深知我计疏。
壮怀方磊磊,别语又渠渠。
竟日犹传箭,何时可荷锄。
烦君看三径,松与菊何如。
里社久相于,深知我计疏。
壮怀方磊磊,别语又渠渠。
竟日犹传箭,何时可荷锄。
烦君看三径,松与菊何如。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所作,名为《送扬州胡倅赴堂召(其二)》。从艺术风格和内涵来看,诗人在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句“里社久相于”表明了与朋友之间长时间的交往和理解,而“深知我计疏”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自己计谋或想法的不够完善,或者是有所保留。第二句“壮怀方磊磊,别语又渠渠”中的“壮怀”指的是青春时期的胸襟壮志,而“磊磊”则形容着这份志向的坚定与宏大;“别语又渠渠”则可能暗示了对未来某种期待或是告别时的情感交流。
第三句“竟日犹传箭,何时可荷锄”中的“竟日犹传箭”出自《左传》,“传箭”比喻迅速流逝的时间。这里诗人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感慨,以及对于未来某种生活状态的渴望,即何时能够真正放下重担,过上简单的田园生活。
最后两句“烦君看三径,松与菊何如”则是诗人向友人展示自己隐居生活中的景象——三条小道,以及自然界中坚韧不拔的松树和高洁脱俗的菊花。这里也许暗含着一种超脱红尘、归于自然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过往交往的回忆、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以及现实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寒泉泻破青山腹,青山不改寒泉绿。
幽人一派泉石心,倚溪著此数椽屋。
窗外飘喷万斛珠,枕边玲珑一片玉。
山间金龙啸欲飞,涧底银蟾清可掬。
敲磬愁惊晓鹭眠,停经坐看昏鸦浴。
香浮茗雪滋肺腑,响入松涛震崖谷。
清净耳聆绝弦琴,广长舌相无生曲。
客来坐此亦忘归,溪南溪北千竿竹。
树德岂孤迈,降神良并出。
伟兹廊庙桢,调彼盐梅实。
正悦虞垂举,翻悲郑侨卒。
同心不可忘,交臂何为失。
清路荷前幸,明时称右弼。
曾联野外游,尚记帷中密。
新恸情莫遣,旧游词更述。
空令还辱和,长叹知音日。
紫微降天仙,丹地投云藻。
上言华顶事,中问长生道。
华顶居最高,大壑朝阳早。
长生术何妙,童颜后天老。
清晨朝凤京,静夜思鸿宝。
凭崖饮蕙气,过涧摘灵草。
人非冢已荒,海变田应燥。
昔尝游此郡,三霜弄溟岛。
绪言霞上开,机事尘外扫。
顷来迫世务,清旷未云保。
崎岖待漏恩,怵惕司言造。
轩皇重斋拜,汉武爱祈祷。
顺风怀崆峒,承露在丰镐。
泠然委轻驭,复得散幽抱。
柱下留伯阳,储闱登四皓。
闻有参同契,何时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