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扬州胡倅赴堂召·其二》
《送扬州胡倅赴堂召·其二》全文
宋 / 李曾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里社久相于,深知我计疏。

壮怀方磊磊,别语又渠渠。

竟日犹传箭,何时可荷锄。

烦君看三径,松与菊何如。

(0)
注释
里社:乡村社区。
相于:相互交往。
计疏:计划不周全。
壮怀:豪情壮志。
磊磊:充满激情的样子。
渠渠:坦率、直接。
竟日:整天。
传箭:比喻频繁的事务或信息传递。
荷锄:扛着锄头,指归隐田园。
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这里指简朴的居所。
松与菊:象征高洁品格,常用来形容隐士生活。
翻译
长久以来在乡社相聚,深知我的计划略显粗疏。
壮志满怀正激昂,离别的话语又显得坦诚无阻。
整天还听见箭矢穿梭的声音,何时才能扛起锄头归田。
劳烦您看看那隐居的三径小道,松树和菊花怎么样了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所作,名为《送扬州胡倅赴堂召(其二)》。从艺术风格和内涵来看,诗人在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句“里社久相于”表明了与朋友之间长时间的交往和理解,而“深知我计疏”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自己计谋或想法的不够完善,或者是有所保留。第二句“壮怀方磊磊,别语又渠渠”中的“壮怀”指的是青春时期的胸襟壮志,而“磊磊”则形容着这份志向的坚定与宏大;“别语又渠渠”则可能暗示了对未来某种期待或是告别时的情感交流。

第三句“竟日犹传箭,何时可荷锄”中的“竟日犹传箭”出自《左传》,“传箭”比喻迅速流逝的时间。这里诗人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感慨,以及对于未来某种生活状态的渴望,即何时能够真正放下重担,过上简单的田园生活。

最后两句“烦君看三径,松与菊何如”则是诗人向友人展示自己隐居生活中的景象——三条小道,以及自然界中坚韧不拔的松树和高洁脱俗的菊花。这里也许暗含着一种超脱红尘、归于自然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过往交往的回忆、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以及现实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作者介绍
李曾伯

李曾伯
朝代:宋   字:长孺   号:可斋   籍贯:要亦戛戛异   生辰:1198年-1268年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寓汨罗芭蕉寺

寒泉泻破青山腹,青山不改寒泉绿。

幽人一派泉石心,倚溪著此数椽屋。

窗外飘喷万斛珠,枕边玲珑一片玉。

山间金龙啸欲飞,涧底银蟾清可掬。

敲磬愁惊晓鹭眠,停经坐看昏鸦浴。

香浮茗雪滋肺腑,响入松涛震崖谷。

清净耳聆绝弦琴,广长舌相无生曲。

客来坐此亦忘归,溪南溪北千竿竹。

(0)

樵人十咏·其二樵家

草木黄落时,比邻见相喜。

门当清涧尽,屋在寒云里。

山棚日才下,野灶烟初起。

所谓顺天民,唐尧亦如此。

(0)

松石晓景图

霜骨云根惨澹愁,宿烟封著未全收。

将归与说文通后,写得松江岸上秋。

(0)

奉和姚令公温汤旧馆永怀故人卢公之作

树德岂孤迈,降神良并出。

伟兹廊庙桢,调彼盐梅实。

正悦虞垂举,翻悲郑侨卒。

同心不可忘,交臂何为失。

清路荷前幸,明时称右弼。

曾联野外游,尚记帷中密。

新恸情莫遣,旧游词更述。

空令还辱和,长叹知音日。

(0)

宫词·其三十

选进仙韶第一人,才胜罗绮不胜春。

重教按舞桃花下,只踏残红作地裀。

(0)

同工部李侍郎适访司马子微

紫微降天仙,丹地投云藻。

上言华顶事,中问长生道。

华顶居最高,大壑朝阳早。

长生术何妙,童颜后天老。

清晨朝凤京,静夜思鸿宝。

凭崖饮蕙气,过涧摘灵草。

人非冢已荒,海变田应燥。

昔尝游此郡,三霜弄溟岛。

绪言霞上开,机事尘外扫。

顷来迫世务,清旷未云保。

崎岖待漏恩,怵惕司言造。

轩皇重斋拜,汉武爱祈祷。

顺风怀崆峒,承露在丰镐。

泠然委轻驭,复得散幽抱。

柱下留伯阳,储闱登四皓。

闻有参同契,何时一探讨。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韩愈 王恽 舒岳祥 王翰 沈辽 陈师道 晁补之 李贺 陆龟蒙 胡寅 全祖望 程俱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