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风何撩萧,昼静发寒籁。
修纤谔天官,扬揖纵玉佩。
岂无俗子遇,自会幽人爱。
心虚中养恬,节密外御介。
春萌喜含养,夏箨竟分解。
无花与物争,有荫亦人赖。
威威南山凤,尔飞何时届。
道远宁不饥,寒枝久虚待。
岂非缯缴虞,安有羽翮态。
当奈叶间虫,蠹尔所食坏。
竹风何撩萧,昼静发寒籁。
修纤谔天官,扬揖纵玉佩。
岂无俗子遇,自会幽人爱。
心虚中养恬,节密外御介。
春萌喜含养,夏箨竟分解。
无花与物争,有荫亦人赖。
威威南山凤,尔飞何时届。
道远宁不饥,寒枝久虚待。
岂非缯缴虞,安有羽翮态。
当奈叶间虫,蠹尔所食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令的《对竹》,通过对竹的观察和描绘,抒发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和哲思。
“竹风何撩萧,昼静发寒籁”两句,形象地描绘了竹林在清晨或夜晚的微风中发出清脆的声音,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凉意的感觉。这里的“撩萧”和“寒籁”,都是用来形容竹叶随风摇曳时发出的声音,这些词汇使用得非常生动,读起来既有听觉上的享受,也能感受到诗人细腻的情感表达。
接下来的“修纤谔天官,扬揖纵玉佩”两句,则是从视觉和象征的角度来赞美竹子的。竹子直而修长,被誉为“天官”,而且摇曳间如同贵妇人的玉佩,显得高贵而不失优雅。
诗人在“岂无俗子遇,自会幽人爱”中表达了自己对竹的喜爱,并非是世俗之人所能理解,只有与诗人情感相通的人才能共鸣。这里的“幽人”,可能指的是那些和诗人有着相同情操、能够欣赏自然之美的知音。
“心虚中养恬,节密外御介”两句,是对竹子的性格和生长状态的写照。“心虚”象征竹子空心而坚韧,“养恬”则是竹子在宁静中成长,而“节密外御介”,则形容竹节紧密,能够抵御外界的侵袭。
春天的竹子生机勃勃,夏季则枝叶繁茂,这从“春萌喜含养,夏箨竟分解”两句中可见一斑。竹子不争春花之艳丽,却以自己的方式默默成长,为人提供荫蔽。
“无花与物争, 有荫亦人赖”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赞赏,它虽然不像鲜花那样引人注目,但它的存在给人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益处。这里,“物争”指的是那些为了吸引观众而斗艳的花朵,而“人赖”则强调了竹子实用的价值。
最后两句“威威南山凤,尔飞何时届。道远宁不饥,寒枝久虚待”,诗人以南山之凤来比喻自己或心中的某种理想的到来,虽然道路遥远,但只要内心坚守信念,就不会感到孤独和饥饿。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细腻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功力,也透露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坚韧,以及他对于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