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忆山寄僧》
《忆山寄僧》全文
唐 / 雍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尘路谁知蹋雪踪,到来空认出云峰。

天晴远见月中树,风便细听烟际钟。

阅世数思僧并院,忆山长羡鹤归松。

新愁旧恨多难说,半在眉间半在胸。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ānsēng
táng / yōngtáo

chénshuízhīxuězōngdàoláikōngrènchūyúnfēng
tiānqíngyuǎnjiànyuèzhōngshù

fēng便biàntīngyānzhōng
yuèshìshùsēngbìngyuànshānchángxiànguīsōng

xīnchóujiùhènduōnánshuōbànzàiméijiānbànzàixiōng

翻译
无人知晓踏雪足迹延伸向何方,我来到此只辨认得出云雾缭绕的山峰。
天气晴朗时能远远看见月光下的树木,微风吹过,仿佛能听见远处烟雾中传来的钟声。
历经世事,心中常思僧侣与庭院,遥想山中仙鹤归巢松林的景象。
新的忧虑和旧的遗憾难以言表,它们一半深藏在眉头,一半萦绕在胸中。
注释
尘路:人迹罕至的道路。
谁知:谁知道。
蹋雪踪:踏着积雪的痕迹。
出云峰:云雾缭绕的山峰。
天晴:天气晴朗。
月中树:月光下的树木。
烟际钟:远处烟雾中的钟声。
阅世:经历世事。
数思:多次思考。
僧并院:僧侣与庭院。
忆山:怀念山中生活。
鹤归松:仙鹤归巢松林。
新愁旧恨:新的忧虑和旧的遗憾。
难说:难以言说。
半在眉间半在胸:一半藏在眉头,一半在心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远的思念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僧侣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情感波动。

"尘路谁知蹋雪踪,到来空认出云峰。" 这两句开篇即设定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通过行走在雪地留下的脚印及对远方云中的山峰的观察,诗人表达了对尘世的淡然和对高洁之物的向往。

"天晴远见月中树,风便细听烟际钟。" 这两句则是通过清晰可辨的月光下参透树影,以及微风中传来的钟声,营造了一种宁静而超凡脱俗的氛围,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深层次感受。

"阅世数思僧并院,忆山长羡鹤归松。" 这两句则是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对于世间纷扰的反思,以及对那些选择隐居山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僧侣生活的深刻怀念。

"新愁旧恨多难说,半在眉间半在胸。"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情感的总结,他的忧虑与往昔之痛交织,既表现在脸部表情之中,也沉积于心底,无法轻易诉说。

整首诗通过对山林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僧侣生活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独,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向往高洁的心境。

作者介绍

雍陶
朝代:唐   字:国钧   籍贯:成都   生辰:约789~873以前

雍陶(约789~873以前),字国钧,成都人。工于词赋。有《唐志集》五卷,今传。 
猜你喜欢

赠珠侍者二首·其二

一等心华自照,不烦春色须开。

安用翻澜千偈,却输枯木寒灰。

(0)

余所居竹寺门外有溪流石桥汪履道过余必终日既去送至桥西履道诵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之句作十诗以见寄因和之·其二

方经脱手春,又复送馀热。

悬知到故山,定与秋风别。

(0)

送太淳长老住明教

三玄三要古难分,劈破从教剔突崙。

父母未生前一笑,言诠不到处重论。

椎开临济百年意,推出汾阳六世孙。

何用老婆更饶舌,暗中五色自成文。

(0)

次韵湖山居士见过

平昔云岑在怀抱,而今怀抱在云岑。

闻泉偶尔成诗句,班草相看坐木阴。

古鼎自然无俗韵,朱弦真是有遗音。

羊欣不肯踏城市,背郭江村独见寻。

(0)

上元后候季长不至作此寄之

和风冻雨上元后,断岸橘洲春水生。

村寺独归江路熟,竹篱谁系小舟横。

偶成诗句长哦罢,谩折梅花一嗅清。

想见连床成夜语,此篇先慰远来情。

(0)

次韵题澹山岩

华屋张灯展画屏,当年纤手指岩扃。

宦游那料重湖隔,醉里空惊叠嶂青。

绣口词章人复见,笔华声价梦通灵。

诗成独立西风晚,满眼归心插羽翎。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王冷斋 陈衡恪 邱清泉 陈柱 姜忠奎 吕志伊 田桐 谭泽闿 翁文灏 陈从周 余菊庵 黄绮 陈仁德 邓潜 冯振 林庚白 姚鹓雏 王季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