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岁暮山居杂感·其四》
《岁暮山居杂感·其四》全文
明 / 谢元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胸有真山水,看山何必山。

振衣千仞际,坐客下床间。

楚汉人安往,英雄事可删。

嗣宗与叔夜,各梦不相关。

(0)
鉴赏

这首诗《岁暮山居杂感(其四)》由明代诗人谢元汴所作,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与人生的独特见解。

首联“胸有真山水,看山何必山。”开篇即以“真山水”与“看山”形成对比,强调了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外在景物的相对次要。诗人认为,真正的山水之美在于内心的感悟与体验,而不仅仅是对外在景观的直接观察。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心灵境界的追求。

颔联“振衣千仞际,坐客下床间。”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广阔与自由。在“千仞际”的高处振衣,象征着精神的超越与自由;而“坐客下床间”则暗示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追求精神独立与内心自由的决心。

颈联“楚汉人安往,英雄事可删。”将目光转向历史,以楚汉之争为例,提出历史人物与事件的变迁。这里的“安往”和“可删”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认为历史人物与事件随着时间的流逝,其意义与价值可能会发生变化,甚至可以被重新审视与评价。

尾联“嗣宗与叔夜,各梦不相关。”引用嵇康和阮籍两位魏晋名士的故事,进一步探讨了人生与梦想的关系。嵇康和阮籍虽同为魏晋时期的文人,但他们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却截然不同。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不同人生选择的理解与尊重,同时也暗示了个人命运的独立性和多样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历史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哲学观和审美情趣。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辩证关系的洞察,也体现了对历史与人生多样性的包容与欣赏。

作者介绍

谢元汴
朝代:明

谢元汴(一六○五—?),字梁也,号霜崖。澄海人。口讷,寡言笑。性颖异,读书过目成诵,博通六经子史。南明隆武元年(一六四五),赴福州投唐王,授兵科给事中。以直忤郑芝龙,革职归里。南明永历二年(一六四八),至肇庆谒桂王,复授兵科给事中。次年,奉命募兵平远。桂王西奔不返,遂奉母隐居丰顺大田泥塘。乱定,还居潮州郡城。母卒,披缁入台湾,不知所终。有《烬言》、《放言》、《霜崖集》、《霜山草堂诗集》、《和陶》、《霜吟》诸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猜你喜欢

歙县会馆联

清樽夜话黄山树;彩笔朝题紫陌花。

(0)

自然庵联

江月不随流水去;天风直送海涛来。

(0)

山西贡院明远楼联

秋色从西来,雁门紫塞;明月几时有,玉宇琼楼。

(0)

金铜蟾蜍砚滴铭

舍月窟,伏棐几。为我用,贮清泚。端溪石,澄心纸。

陈玄氏,毛锥子。

微我润泽乌用汝,同列无哗听驱使。

(0)

滇中竹枝词·其九卖雪词

双龙关里百花香,银海逶迤抱点苍。

六月街头教卖雪,行人错认是琼浆。

(0)

懊侬歌

约郎月出时,接鸡以达曙。

半夜乌乱啼,恨杀窗前树。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顾清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杨士奇 李梦阳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