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乔来魏阙,明主赐衣簪。
从宦辞人事,同尘即道心。
还追大隐迹,寄此凤城阴。
昨夜新烟雨,池台清且深。
伏泉通粉壁,迸笋出花林。
晚沐常多暇,春醪时独斟。
西南汉宫月,复对绿窗琴。
子乔来魏阙,明主赐衣簪。
从宦辞人事,同尘即道心。
还追大隐迹,寄此凤城阴。
昨夜新烟雨,池台清且深。
伏泉通粉壁,迸笋出花林。
晚沐常多暇,春醪时独斟。
西南汉宫月,复对绿窗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处幽静的自然环境中的闲适生活。开篇“子乔来魏阙,明主赐衣簪”两句,通过历史上的典故,表达了君王对才子的赏识和礼遇。“从宦辞人事,同尘即道心”则是诗人表达自己远离世俗纷争,归向自然、寻求内心平静的愿望。
“还追大隐迹,寄此凤城阴”一句,诗人似乎在追忆那些隐逸之士,并将自己的生活寄托于凤城这样的地方。接着,“昨夜新烟雨,池台清且深”描绘了一幅雨后景象,水光潋滟,环境清幽而又深邃。
“伏泉通粉壁,迸笋出花林”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泉水从石壁中流淌,竹笋自花林中探出。这些生动的画面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感受和热爱。
“晚沐常多暇,春醪时独斟”表达了诗人的闲适生活,他在清晨经常有充裕的时间沐浴,而在春天的时候,则独自享用美酒。这种悠然自得的情景,让人感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满足。
最后,“西南汉宫月,复对绿窗琴”一句,是诗人在赏月之际,又一次地面对着绿窗前的琴,似乎是在用琴声来回应那西南汉宫中的明月。这不仅是对景色的描绘,也是对内心世界的抒发。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以及对闲适生活状态的描述,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理念。
河津女娟者,可与壮士俦。
简子欲南渡,谁人为撑舟。
娟奋红袂起,姿容盛优柔。
长篙与风快,大翼如云浮。
顷刻易千里,恬然济中流。
心情忽感慨,为子发清讴。
波涛激无际,骇畏事祷求。
杳冥若影响,自尔蒙神休。
交龙助其维,归棹勿夷犹。
闻之意饱满,春风满华斿。
祎褕响环佩,蘋藻奉荐羞。
岂独女子事,可况公与侯。
一言固有合,半策或见收。
惟其遇不遇,通塞难相谋。
旬月取汉相,安怪田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