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师瓶贮几多空,欲问以书无去鸿。
鲁县人迎波若杖,天宁树起吉祥风。
荒山春色篇章里,快士交情笔砚中。
一日尘沙双碧眼,归时应与去时同。
禅师瓶贮几多空,欲问以书无去鸿。
鲁县人迎波若杖,天宁树起吉祥风。
荒山春色篇章里,快士交情笔砚中。
一日尘沙双碧眼,归时应与去时同。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次韵谢心老以缘事至鲁山》。诗中,禅师的形象被描绘为瓶中盛满虚空,象征其内心的宁静和超脱。诗人询问友人的心事,却只能通过书信传递,暗示了距离和无法直接交流的遗憾。接着,诗人想象鲁县的人们热烈欢迎心老的到来,仿佛波若杖(佛教术语,指智慧之杖)带来了吉祥的气息。春天的鲁山在诗人的篇章中生动起来,而深厚的友情则在文墨之间得以体现。
诗人感慨,即使身处尘世,每日面对纷扰,但内心仍能保持清明,期待归去时与来时一样,保持着对友情和精神世界的珍视。整首诗寓言深刻,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万卷堆中昏欲睡,忽见画图醒我意。
眼前崖谷起嵯峨,便似著身游此地。
楩楠槠栎大百围,奔泉透石辟历飞。
玄猿孤峙憩美荫,下视白鸟娱清晖。
昔闻虞舜狩南岳,君子相随化猿鹤。
往时此辈犹尔为,慨想云林真可乐。
拔剑斫山山骨露,山鬼咿嘤安敢怒。
祇今踊跃归去来,莫愁无觅诛茅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