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曲两三家,相过路不赊。
对门开竹径,临水种梅花。
酒熟留人醉,诗成任客誇。
时时谈旧事,相看鬓垂华。
山曲两三家,相过路不赊。
对门开竹径,临水种梅花。
酒熟留人醉,诗成任客誇。
时时谈旧事,相看鬓垂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乡村生活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间村落的恬淡景象。首句“山曲两三家”,简洁地勾勒出小山村的地理位置和规模,暗示了这里远离尘嚣,保持着自然与宁静。接着,“相过路不赊”一句,通过村民之间的友好往来,体现了邻里间的淳朴情谊,无需金钱交易,友情便足以维系。
“对门开竹径,临水种梅花”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山村的自然之美。竹径通幽,梅花临水,不仅增添了景致的雅致,也寓意着高洁与清幽的生活态度。这样的环境,无疑为居住者提供了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
“酒熟留人醉,诗成任客夸”则展现了村中的人情味。主人热情好客,以美酒佳肴招待来访者,以诗文交流情感,既体现了生活的艺术性,也彰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这种氛围,让人感受到的是温馨与和谐,而非物质的富足。
最后,“时时谈旧事,相看鬓垂华”两句,以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痕迹,深化了主题。村民们聚在一起,分享着过去的回忆,岁月在他们的鬓角留下了痕迹,但这份相聚的喜悦和对过往的怀念,却让时光显得更加珍贵。这不仅是对老去的感慨,更是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与回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村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元代乡村社会的和谐与美好,以及人们在自然与人文环境中寻求的精神寄托和生活情趣。
落日旌旗,清霜剑戟,塞角声唤严更。论兵慷慨,齿颊带风生。坐拥貔貅十万,衔枚勇、云槊交横。笑谈顷,匈奴授首,千里静欃枪。
荆襄,人按堵,提壶劝酒,布谷催耕。芝夫荛子,歌舞威名。好是轻裘缓带,驱营阵、绝漠横行。功谁纪,风神宛转,麟阁画丹青。
双阙步云尾,六阁上鳌头。
侍臣冠底,英英人物是君侯。
闻道东皇深意,回想西清往事,早晚启金瓯。
丹扆伫宏略,黄阁待名流。九秋天,千岁日,一樽酬。
策勋黄石,相期茅土更封侯。
稳扈钩陈天仗,净扫搀抢氛祲,按辔入神州。
收了卢龙塞,却访赤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