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吉辰良,礼备乐作。精诚内孚,俎豆交错。
升歌清越,侑此三爵。黎民不寒,幽显同乐。
日吉辰良,礼备乐作。精诚内孚,俎豆交错。
升歌清越,侑此三爵。黎民不寒,幽显同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祭祀祖先的盛大仪式。诗人通过对细节的精致描写,展现了祭礼的庄重与隆重,以及参与者心中的虔诚和敬畏。
"日吉辰良,礼备乐作"一句,设定了整个祭祀活动的氛围,时间选择在吉祥的日子,仪式准备得当,音乐也已经开始演奏,为的是迎接祖先的灵魂。
"精诚内孚,俎豆交错"进一步描绘了祭台上的陈设和祭品,以及祭祀者内心的虔诚。这里的“精诚”指的是祭祀者的真挚之心,而“俎豆交错”则是对祭品摆放情形的具体描述,显示出一种井然有序且丰盛的景象。
"升歌清越,侑此三爵"一句,则转向了声音和动作的描写。诗人用“升歌”来表达乐声渐起渐高,充满朝气与活力,而“侑此三爵”则暗示祭祀者在音乐的引领下,依次举杯致敬祖先。
"黎民不寒,幽显同乐"这两句,则是对整个祭祀活动所带来的影响进行描绘。"黎民"指的是普通百姓,而“不寒”则意味着他们因为参与了这样的盛大仪式而感到温暖和安慰。同时,“幽显同乐”表达了一种超越生死,连结祖先与后人的共同喜悦。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祭祀活动的描写,展现了古人对于祖先崇拜的深厚情感,以及这种活动在精神层面上对社会和谐与个人心灵的影响。
东风已解碧琉璃,坡草堤杨春与宜。
恰似昔年承使命,浮桥西畔觅题时。
石火光阴电影驰,幻中欢喜幻中悲。
即看逝者东流水,昔日今朝有所思。
潞河千古带通州,物色风光望里收。
马上得诗成半偈,浮桥彻底几曾浮。
冬来万木辞芳华,暗抚时序惊逝波。
有翁矫矫森乔柯,不与桃李争嫭姱。
乃今本色露些㱔,几楹书室架嵯峨。
适看虬影当窗纱,怒涛谡起青云霞。
岩枫坂榆禁不哗,或侧而立或坐跏。
竹林贤者一来过,比秦大夫犹为多。
我来徘徊抚且摩,汝诚逸民为我罗。
会心有在理则那,皎皎白驹诗人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