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须伯仲较橙柑,悟处应同弥勒龛。
留得盘山霜色在,天成高阁小窗南。
何须伯仲较橙柑,悟处应同弥勒龛。
留得盘山霜色在,天成高阁小窗南。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去岁盘山天成寺中橘树子饶有佳致因图之以归几馀展玩正值橘月漫成二章仍依旧韵(其一)》。诗中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美。
首句“何须伯仲较橙柑”,以“伯仲”比喻兄弟,以“橙柑”指代橘子,意在说明比较兄弟间的优劣没有必要,就像比较橘子的好坏一样,都是自然赋予的,各有千秋。接着“悟处应同弥勒龛”,进一步深化主题,将悟道比作领悟到弥勒佛龛中的智慧,暗示诗人通过自然界的美好景象,获得了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留得盘山霜色在,天成高阁小窗南”两句描绘了盘山的景色,霜色与高阁相映成趣,小窗南侧的景致更是别有一番风味。霜色不仅增添了季节的特色,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更迭。高阁与小窗的对比,既展现了建筑的宏伟与细腻,也寓意着人生的高远追求与内心世界的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哲思,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