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仙乐散丹霄,千载长虹亘未消。
待得丹成生羽翼,手攀日月过虹桥。
一从仙乐散丹霄,千载长虹亘未消。
待得丹成生羽翼,手攀日月过虹桥。
这首诗描绘了武夷山虹桥板的壮丽景象与神话色彩。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将自然景观与神话传说巧妙结合,展现出一幅超凡脱俗的画面。
“一从仙乐散丹霄”,开篇即以“仙乐”点出此地曾有仙人活动的痕迹,丹霄则象征着高远的天空,暗示了这里曾经是仙人聚会之地,仙乐飘散,留下了一段神秘而美好的传说。
“千载长虹亘未消”,紧接着描述了时间的久远和虹桥的不朽。长虹在这里不仅指真实的桥梁,更象征着时间的连贯与永恒,它跨越千年,依然屹立不倒,成为了历史与现实的连接。
“待得丹成生羽翼,手攀日月过虹桥”,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丹成,意味着修炼成功,羽翼则是飞翔的象征。诗人想象着在丹药炼成后,自己能够获得飞翔的能力,直接伸手触摸到日月,穿越虹桥,这既是对自由与超越的向往,也是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浪漫的想象,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虹桥不仅是物理上的桥梁,更是心灵上的通道,连接着现实与梦想,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精神世界探索的独特视角。
朱云衅天汉,金乌朗炎曦。
方夏苦埃郁,言遵芳圃嬉。
息鞅偎南榭,褰裳荫北池。
微凉度鲜飙,浅碧漾寒漪。
短藻翻鳞鬣,閒渚集凫鹥。
流目落翔泳,游心寓篇词。
愿言领幽意,况复酬心知。
坐抚景光寂,还怜车马稀。
消摇极瞻讽,旦昼不知疲。
畴能均凉燠,无为居所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