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涧泠泠洞壑哀,灵风不断石门开。
鲸波直撼三山动,鹏翼遥抟万里来。
日落馀寒飘大野,酒醒孤啸发层台。
披襟拟赋青蘋色,惭愧同游宋玉才。
幽涧泠泠洞壑哀,灵风不断石门开。
鲸波直撼三山动,鹏翼遥抟万里来。
日落馀寒飘大野,酒醒孤啸发层台。
披襟拟赋青蘋色,惭愧同游宋玉才。
这首明代诗人顾璘的《风洞》描绘了一幅深幽而壮丽的自然景象。首句“幽涧泠泠洞壑哀”,以幽深的山涧流水声和洞穴的回荡哀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接着,“灵风不断石门开”描绘了清风徐来,仿佛打开了神秘的石门,暗示着风的神奇力量。
“鲸波直撼三山动,鹏翼遥抟万里来”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风的力量进一步夸大,说它能撼动山岳,如大鹏展翅般跨越万里,展现了风的磅礴气势。日落时分,寒意随风飘荡,“日落馀寒飘大野”,增添了时空的纵深感。
“酒醒孤啸发层台”则转向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人酒醒后在高台上发出孤独的啸声,与前文的自然景观形成对比,流露出淡淡的孤独与豪放之气。最后,“披襟拟赋青蘋色,惭愧同游宋玉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暗含对自己才华的谦逊,以宋玉自比,表示对同游者的敬仰。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风的威力与诗人的情感世界,具有鲜明的意境美。
昆崙山巅半峰碧,海风吹落犹带湿。
意气不欲随群山,独倚青空迥然立。
平地拔起惊孱颜,剑气劲插青云间。
济南名泉七十二,会为一水来浸山。
我来方作鲸川游,玉台公子邀同舟。
君山浮岚洞庭晚,小孤滴翠清江秋。
酒酣兴极烟霏昏,鱼龙惨淡回山根。
少陵不来谪仙死,举杯更欲招其魂。
魂兮不来天亦老,元气崔嵬山自好。
超超绝顶凌长风,注目东溟望蓬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