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一泓碧,秋光映欲空。
月生明镜底,天在素华中。
石作银床好,浆怜玉井同。
使君频汲取,啸咏隐之风。
方寸一泓碧,秋光映欲空。
月生明镜底,天在素华中。
石作银床好,浆怜玉井同。
使君频汲取,啸咏隐之风。
这首诗描绘了龙井的清澈与宁静之美。诗人以“方寸一泓碧”开篇,巧妙地将龙井的水比作一方小巧而深邃的碧玉,生动展现了水的清澈与深邃。接着,“秋光映欲空”一句,通过秋日的光线与水面的映照,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的意境。
“月生明镜底,天在素华中”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月亮比作水中的明镜,天空则如同镜中之物,形象地描绘了夜晚龙井水面的明亮与广阔,以及月色与星空倒映在水中的景象,展现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美。
“石作银床好,浆怜玉井同”进一步赞美了龙井的环境与水质,将石头比作银床,既突出了石头的洁白与光滑,也暗示了龙井水质的纯净。同时,将水比作玉井的浆液,表达了对龙井水质的珍爱与赞美。
最后,“使君频汲取,啸咏隐之风”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情感。这里的“使君”可能是指诗人自己或其他品茗者,他们频繁地从龙井汲取甘泉,不仅享受着茶的美味,更是在这过程中体验到了隐逸之乐,即在自然美景中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龙井水色、月色、石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品茗者情感的微妙捕捉,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宁静致远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菜之味兮不可轻,人无此味将何行?
士知此位事业成,农知此味食廪盈。
技知此味艺业精,商知此味货利增。
但愿人人知此味,此味安能别苍生?
我爱菜,人爱肉,肉多不入贤人腹。
厨中有碗黄齑粥,三生自有清闲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