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南下接平畴,萧索风烟似晚秋。
衰草茫茫楚宫废,荒城寂寂汉江流。
人亡异代空遗宅,岁暮他乡独倚楼。
最是阳春音调古,至今歌罢少人酬。
荆门南下接平畴,萧索风烟似晚秋。
衰草茫茫楚宫废,荒城寂寂汉江流。
人亡异代空遗宅,岁暮他乡独倚楼。
最是阳春音调古,至今歌罢少人酬。
这首明代诗人何景明的《郢中》描绘了荆门之南的景色,给人以萧瑟、凄清之感。首句“荆门南下接平畴”,展现了广阔的田野景象;“萧索风烟似晚秋”则通过风烟的描绘,暗示了季节的转换和氛围的落寞。
接下来,“衰草茫茫楚宫废”聚焦于历史遗迹,楚宫的荒废象征着昔日繁华的消逝;“荒城寂寂汉江流”则以汉江的流水声衬托出古城的寂静与孤独。诗人借景抒怀,表达了对人事变迁的感慨。
“人亡异代空遗宅”进一步强调了物是人非,过去的主人已不在,只剩下空荡荡的住宅;“岁暮他乡独倚楼”则透露出诗人身处异乡,年终岁末的孤寂心情。最后,“最是阳春音调古,至今歌罢少人酬”以音乐作结,指出即便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优美旋律,如今也鲜有人能真正理解和欣赏。
整体来看,《郢中》是一首寓情于景的怀古诗,通过对荆门南下的描绘,寄寓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