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僧归护国寺》
《送僧归护国寺》全文
宋 / 李遵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雷海谭音出世雄,台岩香社冠禅丛。

红炉点雪灵机密,翠径斑苔道步通。

珠水滤罗晨漱净,豉莼萦箸午斋丰。

归帆已应王臣供,金地天龙绕旧宫。

(0)
鉴赏

这首诗描写的是送别一位僧侣返回其所在的护国寺的情景。诗人以生动形象的笔触,展现了僧人的高尚品格和他所处环境的清幽。

"雷海谭音出世雄" 一句,通过比喻手法,将僧侣的声音比作雷鸣,以此表达其声音之宏大、气势之雄浑,同时也象征着僧人的智慧和精神力量。

"台岩香社冠禅丛" 这句话,则描绘了寺院环境的清幽与僧侣们修行的场景,通过“香社”一词,可以想见那里的花香缭绕,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红炉点雪灵机密" 描写的是僧人的内心世界和他们的修炼方式。红炉象征着热忱的心志,而“点雪”则是形容他们禅定时的清凉与宁静,表达了僧侣对佛法悟性的深刻。

"翠径斑苔道步通" 这句话,则描绘了寺院中幽静的小路两旁长满了苔藓,僧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行走,象征着他们修行的道路虽不为世人所知,但却是畅通无阻的。

"珠水滤罗晨漱净" 这里,“珠水”形容清澈见底的泉水,而“滤罗”则指经过细网之类物品的过滤,表达了僧人早晨用清水洗脸时的洁净和宁静。

"豉莼萦箸午斋丰" 描写的是僧侣们午餐时的情景。这里,“豉莼”指的是寺院中种植的蔬菜,通过“午斋丰”的字面,可以感受到他们用餐时的安详与满足。

最后两句 "归帆已应王臣供,金地天龙绕旧宫" 则是送别之情。"归帆"指的是僧侣返回寺院的船只,而“王臣供”则表明他们回到寺院后,将继续为国祈福。"金地天龙绕旧宫" 这句话,则形容护国寺宏伟壮丽,仿佛有龙蛇缭绕于其间,增添了一种神秘与庄严的气氛。

整首诗通过对僧侣生活和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清净、宁静而又充满智慧的世界。

作者介绍
李遵勖

李遵勖
朝代:宋

李遵勖(988—1038),生于北宋端拱元年(988年),卒于北宋宝元元年(1038年),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人,初名勖,因娶宋真宗赵恒妹万寿公主,而加“遵”字为“遵勖”,字公武,李崇矩孙。景祐三年(1036年)十月辛酉,李遵勖将奉旨所撰《天圣广灯录》30卷献给宋仁宗赵祯,请求将此书送到传播佛法的主管部门,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将其编入佛藏经典之中,今存于《中华大藏经》中。他又著有《闲宴集》20卷,《外馆芳题》7卷,均佚。将死,与浮图楚圆为偈颂。卒,谥和文。遵勖著有问宴集二十卷,外管芳题七卷,均《宋史本传
猜你喜欢

仰德之深非言可喻谨次渊明九日诗韵叙谢万一

至人宪天德,虚心体群生。

自为代工计,岂为济众名。

惟王间世才,钦圣奉天明。

端居澹无欲,四海流仁声。

耄倪竞稽首,愿王寿千龄。

如彼岷峨高,不骞复不倾。

小臣最陋劣,夙受顾盻荣。

孤恩愧明义,念旧劳睿情。

临风拭病目,思见德化成。

(0)

隋堤

搔首隋堤落日斜,已无遗柳可栖鸦。

岸傍昔道牵龙舰,河底今来走犊车。

曾笑陈家歌玉树,却从后土看琼花。

四方正是无虞日,谁信黎阳有鼓笳。

(0)

出峡图

瞿塘水如马,五月不可下。

两舟何处来,披图一惊诧。

前行稍趋平,势若閒暇者。

后来方履险,众篙不停把。

岩回古木披,峡束哀湍泻。

嗟尔驾舟人,安危在操舍。

(0)

钦和御制山居诗赐灵谷寺住持·其九

新到山居兴趣多,松门尽日客稀过。

经行偶见岩花落,睡起忽闻山鸟歌。

捷径固非今世有,移文争奈昔人何。

老来已得安心法,一念才生即是魔。

(0)

花上蝶

翩翩花上蝶,恋花不恋叶。

叶多花渐稀,愁杀空闺妾。

(0)

铜牛水滴

不能开蜀道,庶可耕砚田。

纵横三千字,借尔一犁烟。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刘燕哥 薛元超 耶律履 何执中 王徽之 蔡世远 萧瑟瑟 韩鑅 任希古 马光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