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将之严州写怀留别京师诸友八首·其四》
《将之严州写怀留别京师诸友八首·其四》全文
明 / 林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问柳寻花出帝畿,新题留别写乌丝。

何愁浙水无薇蕨,真信严光是伯夷。

去棹快经霖雨后,计程刚到暮秋时。

乌纱白葛严州路,祇恐山灵讶到迟。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即将离开京城,前往严州的旅程中的思绪与情感。首句“问柳寻花出帝畿”,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离别京城时的场景,仿佛在寻找着京城最后的春色,以花柳为伴,表达对京城的依恋与不舍。

“新题留别写乌丝”则暗示了诗人在此行中可能会留下一些文字作品,作为对京城朋友的告别。这里的“乌丝”指的是黑色的丝线,常用来比喻文字或书法,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文字来纪念这段旅程和与京城朋友的深厚情谊。

“何愁浙水无薇蕨”,诗人以浙水(指钱塘江)上的薇蕨(一种植物)为喻,表达了对旅途的乐观态度,即使面对自然环境的变化,也无需担心,因为旅途中的美好与挑战都是值得期待的。

“真信严光是伯夷”,这里引用了古代贤士严光(字子陵)和伯夷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严州的向往与敬仰,同时也寄托了自己追求高尚品德和理想生活的愿望。

“去棹快经霖雨后,计程刚到暮秋时”,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乘船前往严州的情景,经历了雨后的清新空气,正值秋季,既表达了旅途的顺利,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季节变换的敏感。

“乌纱白葛严州路,祇恐山灵讶到迟”,最后两句以乌纱帽和白葛衣(古代文官的服饰)象征诗人的身份,表达了对严州山水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旅程速度的担忧,似乎担心自己到达严州的时间过晚,错过了这里的美好景色。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离别京城、踏上旅程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未知旅途的期待与憧憬,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友情和理想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林光
朝代:明

广东东莞人,字缉熙。成化元年举人。通经史,得吴澄论学诸书,读之大喜。中举后,从陈献章学。初为平湖教谕,官至襄王府左长史。
猜你喜欢

送永嘉王令之任二首·其一

定拟孜孜化海边,须判素发侮流年。

波涛不应双溪水,分野长如二月天。

浮客若容开荻地,钓翁应免税苔田。

前贤未必全堪学,莫读当时归去篇。

(0)

七夕曲

波瀰瀰,天苍苍,牵牛织女停七襄。

不道停时乐,祇恨别时长。

倏忽日御薄扶桑,驾牛服轭心内伤。

百媚郎,千花女。

争来乞巧巧不与,一曲霓裳泪如缕。

服箱弄杼殊未央,明年此夜渡河梁。

(0)

火焰山

火焰山遥八百程,火光大地有声名。

火煎五漏丹难熟,火燎三关道不清。

时借芭蕉施雨露,幸蒙天将助神功。

牵牛归佛休颠劣,水火相联性自平。

(0)

风雨

七十年来乐太平,白头父子事春耕。

因思世事悲身事,更听风声杂雨声。

四海故人强半死,一襟清泪对谁倾。

新春要觅烧丹处,不住青城住赤城。

(0)

壬寅新春

半生常是道边人,岁晚初收事外身。

浊酒一杯聊永日,小园三亩亦新春。

尚无枕寄邯郸梦,那有衣沾京洛尘。

门外烟波三百里,此心惟与白鸥亲。

(0)

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二首·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郑真 王渐逵 曾丰 石宝 王圭 徐庸 李流谦 凌云翰 贝琼 强至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区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