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匹马入舒城,击贼频烦训义兵。
孝以保家忠徇国,聚而出战散归耕。
围侔月晕全无隙,捷振天威大有声。
游说飞书徒间谍,输诚仗节愈坚贞。
云梯屡却妖氛豁,露布交驰杀气平。
千里荆扬凭保障,七年淮海赖澄清。
山深猰貐歼还出,江阔鲸鲵斩更横。
外援内储俱断绝,裹疮饮血独支撑。
天昏苦雾埋营垒,日落阴风卷旆旌。
甘与张巡为厉鬼,肯同王衍误苍生。
三千将士皆从死,百二山河亦继倾。
静对风霆思号令,遥从箕尾识精诚。
颂碑不愧词臣色,哀诏偏伤圣主情。
愿为执鞭生不遂,临风三酹重沾缨。
将军匹马入舒城,击贼频烦训义兵。
孝以保家忠徇国,聚而出战散归耕。
围侔月晕全无隙,捷振天威大有声。
游说飞书徒间谍,输诚仗节愈坚贞。
云梯屡却妖氛豁,露布交驰杀气平。
千里荆扬凭保障,七年淮海赖澄清。
山深猰貐歼还出,江阔鲸鲵斩更横。
外援内储俱断绝,裹疮饮血独支撑。
天昏苦雾埋营垒,日落阴风卷旆旌。
甘与张巡为厉鬼,肯同王衍误苍生。
三千将士皆从死,百二山河亦继倾。
静对风霆思号令,遥从箕尾识精诚。
颂碑不愧词臣色,哀诏偏伤圣主情。
愿为执鞭生不遂,临风三酹重沾缨。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丁鹤年所作的《过安庆追悼余文贞公》,表达了对余文贞公英勇抗敌、保家卫国事迹的深深敬仰和哀悼之情。诗中通过描绘余公单骑入舒城,频繁指挥作战,训练义兵,展现出他的忠诚和智勇。他以孝保家,以忠殉国,围攻敌人如同满月周围无隙可乘,捷报频传,威震四方。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他坚韧不拔,独自支撑危局。
诗中提到的“猰貐”和“鲸鲵”象征着强大的敌人,余公多次击败他们,确保了荆扬地区的安宁。然而,他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甚至甘愿与张巡一样成为厉鬼,也不愿像王衍那样误国误民。他的三千将士英勇捐躯,保卫了百二山河。
诗人感慨万分,面对风雨雷霆,怀念余公的号令,遥想他如星宿般闪耀的忠诚。他对余公的赞美和哀悼之情体现在碑文和圣主的哀诏之中,表达出深深的敬仰和哀痛。最后,诗人表示愿为余公执鞭,即使未能亲眼见到其生前壮举,也在风中洒酒,以示敬意。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是对一位伟大英雄的深情缅怀。
一涧寒泉九节菖,酿泉为酒冽仍香。
玉卮捧处慈颜喜,眉寿方岩共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