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含露真珠颗,美人折向庭前过。
含笑问檀郎,花强妾貌强。
檀郎故相恼,须道花枝好。
一面发娇嗔,碎挼花打人。
牡丹含露真珠颗,美人折向庭前过。
含笑问檀郎,花强妾貌强。
檀郎故相恼,须道花枝好。
一面发娇嗔,碎挼花打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牡丹花在露水中如同真珠般晶莹剔透,一位美人轻柔地将其折下,走过庭院前。诗中的"美人"不仅指她外貌之美,也包含了她的举止和气质。接着,美人含笑询问檀郎(可能是她的伴侣或爱称),花朵的美丽是否能与妾身相比?这个问题蕴含着对美的挑战和自信。
然而,檀郎似乎故意避开直接回答,而是以一种调皮甚至有点儿戏谑的态度说,只需指出花枝之好。这里"须道花枝好"可以理解为檀郎不想直接评判谁更美丽,而是转移话题,赞扬那花枝,这可能是一种避免冲突或是不愿深入比较的策略。
最后两句"一面发娇嗔,碎挼花打人"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情景:美人因为檀郎的回答而表现出娇嗔的情绪,并用手中的花朵轻轻地打向对方。这种行为既表达了她的不满,也流露出一丝俏皮和戏谑。整首诗通过对话和情境的巧妙描写,展现了一段细腻而温馨的情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