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棹趁江晴。帆稳风轻。水分楚岸到吴城。
望见淞流才隔海,已近乡程。短树远天横。
过雁行平。金焦到眼忒分明。
偏是游丝牵着处,又动离情。
放棹趁江晴。帆稳风轻。水分楚岸到吴城。
望见淞流才隔海,已近乡程。短树远天横。
过雁行平。金焦到眼忒分明。
偏是游丝牵着处,又动离情。
这首词描绘了诗人乘舟归乡的江上景色,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富有情感的画面。"放棹趁江晴",开篇即展现出诗人把握晴朗江面的好时机启程,心情愉悦。"帆稳风轻",帆船在微风中平稳前行,显示出旅途的顺利。
"水分楚岸到吴城",通过"水分"二字,形象地描绘了舟行过程中两岸水势的变化,暗示了地理上的转换,从楚地渐行至吴地,离家乡越来越近。"望见淞流才隔海,已近乡程",诗人眺望远方,淞江之水仿佛将他与故乡相连,距离感变得清晰,归心似箭。
"短树远天横",寥寥数语描绘出江边的景象,远处的树木稀疏,天空广阔,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空间的辽远感。"过雁行平",大雁成行掠过,更添秋意和旅人的孤寂之情。
"金焦到眼忒分明","金焦"可能是指金山和焦山两座名胜,它们在眼前清晰可见,但同时也可能象征着诗人对家乡的期待和现实中的清晰距离,引发内心的情感波澜。
最后,"偏是游丝牵着处,又动离情",诗人感慨最是那飘荡的游丝,似乎在牵动着他的心弦,触发了离别的愁绪。整首词以景生情,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归乡路上的喜悦、期待以及淡淡的离别之苦。
杖藜扶我登九龙,轻鞋短袂随天风。
九龙飞去几千载,云闲松老青山空。
孝标先生骨应朽,清名与山同始终。
荒烟衰草迷古洞,唯有皎皎栖清枫。
酒边半醉弄明月,月光忽落杯酒中。
举杯欢笑和月吸,清光散入胸次,照我突兀礌磈之孤衷。
平生所蕴刚毅气,洞然明白无隐容。
信知古人嗜好不在酒,爱其果能助发英锐之志,酝酿曲糵之奇功。
兴怀不尽下山去,明月又在天南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