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扇子诗·其十二》
《扇子诗·其十二》全文
宋 / 李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拈花示病元来怕,遇酒逃禅却未真。

三古绝编徒自圣,二王书法恐非臣。

(0)
翻译
拈花示意其实内心畏惧疾病,面对美酒却试图避开禅修,但并未做到彻底
他的才学虽然冠绝三古,书法技艺或许超越了古代两位大师,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是臣服的
注释
拈花:佛教中的一种手势,表示智慧或领悟。
示病:暗示疾病或内心的困扰。
逃禅:逃避禅定,指不愿深入禅修。
绝编:形容著作丰富,流传久远。
圣:这里指非常杰出的人。
二王:指东晋的王羲之和王献之两位著名书法家。
书法:指书法艺术。
非臣:不是臣服的意思,可能暗指超越了他们的地位。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李石所作,名为《扇子诗(其十二)》。通过分析,可以窥见诗人的内心世界及其对历史的反思。

“拈花示病元来怕”,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经历的回避态度,“拈花”象征着闲适生活,但“示病”则透露出一种恐惧心理,可能是由于过去某些不愉快的记忆或是对未来的担忧。

“遇酒逃禅却未真”,这句话表明诗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快乐时刻(如饮酒),也往往会选择逃避(逃禅),但这种逃避并非出自内心的真实感受。这可能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享乐与精神追求之间的矛盾。

“三古绝编徒自圣”,这里的“三古”指的是历史上的三个重要时期或事件,而“绝编”则是指那些被后世认为是完美无缺、不可超越的典范。诗人通过“我徒自圣”表达了一种谦逊和自知之意,承认自己无法达到这些古代圣人的境界。

“二王书法恐非臣”,“二王”通常指的是东汉时期的书法家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他们被誉为书法的典范。诗人表达了对自己书法水平的自我怀疑,担心自己的书法可能达不到这两位大师的水准。

总体来看,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个人才华、历史评价和精神追求之间的深刻思考。通过这些简练而富有象征意味的话语,李石传递了一种对自我位置与价值的探索,以及面对历史巨人的自我认知。

作者介绍

李石
朝代:宋

李石。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猜你喜欢

感兴

萧萧五花马,矫矫七尺身。

饮马恒以时,剪刷谓有神。

轻泥障文锦,新鞍鞁雕银。

所期越千里,不辞厮养勤。

过都未及试,一蹶不再伸。

吁嗟世之人,求名不求真。

(0)

次韵余太常观国招抚江南航海至新会八首·其一

日月行天豁翳昏,茫茫元气载重坤。

三山在望端倪阔,万水朝宗海独尊。

飞驭羲和凌若木,穷河汉使到昆崙。

功成得似班司马,绝域生还度玉门。

(0)

武林春望

武林春望不堪吟,独倚阑干万古心。

钱氏池台荒草满,苏卿门巷落花深。

人歌人哭几生死,潮去潮来无古今。

风景不殊豪杰尽,新亭谁复泪沾襟。

(0)

山水阁为黄子久题

石齿粼粼水,云衣齾齾山。

天风吹客梦,何日抹鱼颁。

(0)

题徐良夫耕渔轩

夙存迈往志,结茅依山泽。

不辞沮溺劳,更慕濠梁逸。

既耕亦以钓,四体欣暂息。

新稼登场丘,嘉鱼荐晨夕。

蒸尝无足患,喜复留我客。

野田荒烟翳,平湖澄景寂。

开檐睇孤云,窅然无遗迹。

缅惟高世士,何尝异今昔。

识达理自周,情恬虑非易。

念子属纷纠,抗俗愿有适。

束带趋城府,愧余尚促戚。

百年诚草草,会当谢兹役。

(0)

拟古十首·其四

别君能几时,秋叶忽辞柯。

蟏蛸已在户,流萤亦渡河。

感物抱悁结,容华恐蹉跎。

黄鹄飞青云,游鱼潜绿波。

岂不怀契阔,慰此离恨多。

明月照机杼,不织鸳鸯罗。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薛媛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胡令能 曹彪 王继鹏 王翙 崔枢 许宣平 黄式三 查道 蔡寅斗 范文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