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晚苦不适,苍茫自咏诗。
经年风信动,昨夜月明知。
皎皎清寒韵,离离霜霰姿。
东风吹暮雀,啼上最高枝。
向晚苦不适,苍茫自咏诗。
经年风信动,昨夜月明知。
皎皎清寒韵,离离霜霰姿。
东风吹暮雀,啼上最高枝。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在苍茫中吟咏诗歌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与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首句“向晚苦不适”,点明了时间背景——傍晚,同时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不适或愁绪。接着,“苍茫自咏诗”一句,不仅描绘了诗人独自在苍茫中吟诵诗歌的画面,也暗示了诗人寻求心灵慰藉的过程。
“经年风信动”和“昨夜月明知”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风信的流动象征着时间的推移,而月知则暗示了夜晚的静谧与诗人对自然的敏感感知。
“皎皎清寒韵,离离霜霰姿”描绘了一幅冬日清晨的景象,清冷的空气中弥漫着寒意,霜霰(霜和雪)的形态各异,展现出冬日特有的宁静与美丽。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美。
“东风吹暮雀,啼上最高枝”则是对傍晚景象的生动描绘。东风轻拂,暮归的鸟儿在枝头鸣叫,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又略带孤独的氛围。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与回归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以及内心世界的细腻情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