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赋得不及古人玩芳草寄林紫君四首·其四》
《赋得不及古人玩芳草寄林紫君四首·其四》全文
明 / 谢元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曾约愁猿使入林,蕨薇孤竹到于今。

萧疏肯下岘山泪,淡宕徐闻贫女音。

兰茝何知媒鸟径,篪箫不隔沅江浔。

芳州鹦鹉多文采,忍向归乡听虎吟。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元汴所作的《赋得不及古人玩芳草寄林紫君四首》中的第四首。诗中以“不及古人”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人风范的向往与追忆。

首句“曾约愁猿使入林”,以“愁猿”入题,营造了一种哀愁的氛围,仿佛诗人正与一只愁绪满溢的猿猴相约,共同踏入幽深的森林之中,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郁与孤独。

“蕨薇孤竹到于今”一句,将目光转向自然界的植物,蕨薇与孤竹虽历经岁月变迁,但依然挺立,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写照。

接下来,“萧疏肯下岘山泪,淡宕徐闻贫女音”两句,运用了岘山和贫女的典故,岘山泪与贫女音分别代表了古代文人的情感与生活状态。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那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在现实世界中难以达到这种境界的无奈与感慨。

“兰茝何知媒鸟径,篪箫不隔沅江浔”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古代文人风雅生活的向往。兰茝与媒鸟径、篪箫与沅江浔,都是古代文人生活中常见的元素,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诗意与雅趣的世界。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自己对那种高雅生活状态的渴望,以及对现实生活中缺失这种精神追求的遗憾。

最后,“芳州鹦鹉多文采,忍向归乡听虎吟”两句,以鹦鹉的文采与虎的吟啸形成鲜明对比,一方面赞美了鹦鹉的聪明与美丽,另一方面则通过虎的吟啸,暗示了诗人对回归自然、追求自由生活的向往。然而,现实中的种种束缚使得诗人只能在心中想象这样的场景,无法真正实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人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忆,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现实处境的无奈与感慨。诗中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作者介绍

谢元汴
朝代:明

谢元汴(一六○五—?),字梁也,号霜崖。澄海人。口讷,寡言笑。性颖异,读书过目成诵,博通六经子史。南明隆武元年(一六四五),赴福州投唐王,授兵科给事中。以直忤郑芝龙,革职归里。南明永历二年(一六四八),至肇庆谒桂王,复授兵科给事中。次年,奉命募兵平远。桂王西奔不返,遂奉母隐居丰顺大田泥塘。乱定,还居潮州郡城。母卒,披缁入台湾,不知所终。有《烬言》、《放言》、《霜崖集》、《霜山草堂诗集》、《和陶》、《霜吟》诸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猜你喜欢

副总兵马芳芳陷虏中十二年而归在虏中亦称为骁将

穹庐元以射雕称,一骑常先万马腾。

意气肯甘胡地老,勋名终属汉坛登。

斫残右臂方挥刃,殪尽追锋未释冰。

归自虏中还破虏,古来名将亦谁曾。

(0)

题金山寺付僧惠杰四首·其一

何处寻龙藏,停桡听梵音。

中流一塔影,远树万家阴。

僧定潮来去,月明江浅深。

试将空水相,堪比慧公心。

(0)

江上送毛太守入觐因寄旧游三山诸友

念别须臾已岁馀,忽逢江上意何如。

心悲不语伤时事,眼看双分畏简书。

远水片帆天际没,晴窗古木岸边疏。

故人相见倘相问,芳草閒门是谪居。

(0)

朔日昌平城登览二首·其二

宿雨山城净晓晖,高楼临眺思依依。

仙人掌上云初散,白马关西雁自飞。

古木寒鸦啼朔雾,荒隈迟日上征衣。

天山直北谁传箭,目断秦兵未解围。

(0)

题画四首·其二

绣壁崚嶒森怪立,虬松夭矫相攫执。

脩髯怒甲争奋跃,洒淅疑乘风雨入。

茑萝蒙密昼长阴,云气淋漓晴亦湿。

复涧兼藏嵌窦深,空林恍听翻涛急。

在谷幽人不可招,白日此中容易匿。

(0)

友人设饮病不赴

荒村犹病卧,空愧故交深。

复有高堂宴,无如伏枕心。

寒郊悬日影,平楚带秋阴。

向夕东城望,宁知伫立吟。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何焯 谢混 鸠罗摩什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焦循 刘定之 李从善 嵇璜 鲍令晖 李元度 裴秀 傅尧俞 孔绍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