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林如锦草如茵,万井烟光物色新。
看竹行厨羹菜甲,回车剧饮荐盘辛。
惊占聚井星为客,竞帖宜春日是人。
我欲从君蜡双屐,枕流漱石莫辞频。
芳林如锦草如茵,万井烟光物色新。
看竹行厨羹菜甲,回车剧饮荐盘辛。
惊占聚井星为客,竞帖宜春日是人。
我欲从君蜡双屐,枕流漱石莫辞频。
此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郊游的生动画面,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友情氛围。首句“芳林如锦草如茵”以锦与茵比喻芳林与草地,形象地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接着,“万井烟光物色新”一句,通过“万井”描绘出广阔乡村的景象,而“烟光”则赋予了画面朦胧而温馨的氛围,整体呈现出一派清新明媚的春日风光。
接下来的几句,“看竹行厨羹菜甲,回车剧饮荐盘辛”,描述了在竹林间设宴的情景,厨师忙碌于厨房,准备美味佳肴,众人欢聚一堂,畅饮美食,气氛热烈而欢快。这不仅体现了生活的富足与乐趣,也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惊占聚井星为客,竞帖宜春日是人”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聚井星和宜春日人格化,表达了对聚会的期待与热情,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最后,“我欲从君蜡双屐,枕流漱石莫辞频”表达了诗人愿意跟随友人一同享受自然的乐趣,无论是踏着木屐漫步于溪边,还是枕着流水,漱着岩石,都愿意频繁地体验,充分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郊游场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交流,是一首充满生活情趣和人文关怀的佳作。
黑云黯黯如翻鸦,急霰飒飒疑投沙。
初闻万窍号地籁,已见六出飞天花。
宁论异事吠群犬,且喜和气连千家。
穿帘投隙矜妩媚,平坑塞谷迷谽谺。
遥遥林塔出玉笋,渺渺江路蟠修蛇。
扣门方拟贳邻酒,篝火更欲寻僧茶。
悬知朝士集阙角,靴声入贺趋正衙。
吾衰久矣尚何说,所幸一稔均幽遐。
庚寅吾入蜀,西过齐安城。
雪堂拜老仙,眉宇寒峥嵘。
微泉尚如昔,激激琴筑声。
龙蛇入笔力,断石卧纵横。
戊戌奉诏追,触热万里程。
归途抵齐安,岁月浩可惊。
三日乃东下,鼓角遥送迎。
安国有老僧,元祐初载生。
蝉联说旧事,耳目犹聪明。
徒行就船别,耿耿恻怆情。
岂知二纪后,汝乃为此行。
追怀昔游地,未语涕已倾。
念汝虽并塞,残虏方守盟。
职虽在警盗,枹鼓寂不鸣。
惟当奉法令,日夜抚孤茕。
官卑俸入薄,切勿厌藜羹。
勇如赤壁战,节若江水清。
人谁不汝知,况事贤公卿。
三山与七家,相望两柴荆。
归来讲学暇,袯襫同春耕。